汉族的特点_池婪似同学的作业《汉族的特点》各个击破_其他_池婪似

编辑: admin           2017-25-06         

    汉族的特点导读:

    本道作业题是池婪似同学分享给同学们的课后拓展作业题目。主要是围绕汉族的特点知识进行展开问答,目的是各个击破,考核的主要知识点是——《汉族的特点:汉族的特色》,指导老师是牧老师,可能与教科书相关的知识点为:汉族的特色,主要考察汉族的特点:汉族的特色的相关知识考点,下面是池婪似的对这道作业的问答方式进行的分享(本道题以问答模式展开)。

    题目:汉族的特色

    汉族服饰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汉民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改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民族图腾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那么您知道“龙的传人”出于何处吗?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相传,黄帝在统一中原之前,以“熊”为标志性图案.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如鸟的标志图案、马的标志图案、鹿的标志图案、蛇的标志图案、牛的标志图案、鱼的标志图案等.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这一奇特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后来,“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成了帝王的符瑞.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北斗”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龙之精神:是万物一体,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 是追求和谐、群体本位的人生态度; 是中华大一统的情结. 凤之品德:凤凰涅盘求光明,象征新生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凤是集民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于一身的忧患意识; 凤是自强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义; 凤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态度.

    文化习俗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汉族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且既有主源又有支源.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炎黄集团是汉族的一个主源.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末期,在黄河两岸中原地区崛起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后,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而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阪泉之战”,黄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称雄于中原.追本溯源,汉族世称“炎黄世胄”、“黄帝子孙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汉族一出现于世界,便以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稳定性,少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开始了世界民族史在西北的秦国,是战国时代的后起之秀,本是犬戎的一支,而非“诸华”族.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秦襄公始列为诸侯.在春秋战国之交,秦与西方诸戎族了激烈的搏斗,“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成了西方各民族融合的中心.公元前395年商鞅变法后,秦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仅打败了韩、越、魏三国,而且先后兼并了周围的少数民族,增设了黔中郡、巫郡、南郡、南阳郡、三川郡、太原郡等.昔日西方落后的戎族国家,成为西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一跃而成为华夏民族的骨干和核心.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继夏、商、周、楚、越诸族相继崛起的此起彼伏的中国古代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雄壮的一幕之后,在中国古代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又演出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大融合的一幕.在这一幕历史活剧中,一个崭新的民族--华夏民族,在民族大融合的熔炉中铸成,分别形成了东以齐、西以楚、南以秦、北以赵、燕为代表的四个大支系,为统一的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是汉族形成的第二阶段.

    3.汉族在“大一统”中形成 在春秋战国民族融合的熔炉中铸成的华夏民族是一个分散的,不统一的民族,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所有这一切,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政治中心.于是,秦始皇雄才大略,用十年时间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纷争,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国家--秦王朝.在“大一统”中,华夏民族也从分散走向了统一.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规定“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同轨”、“行同伦”,以及筑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统一和稳定华夏民族.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正是由于秦始皇的这些“大一统”的措施使得华夏民族更加确定地成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所以虽然秦王朝国运短暂,但汉承秦制,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政治上,汉武帝创设了刺史制度,把全国分为十三州部,实行“编户齐民”;经济上,汉武帝接受桑弘羊建议,颁行均输法、平准法,以京师为中心,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商业网,商品流通大大发展;文化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发展成了经学,取得了占统治地位的优势,使儒学成了正在形成的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血肉部分.所有这些,表明西汉时中央集权“大一统”封建国家更集中、更强大,使统一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华夏民族完成了向汉族的发展和转化.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的标志是汉族族称的确定.华夏民族统一于秦王朝,其族称曾经改称为“秦人”,西域各国就有称华夏民族为“秦人”的习惯.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国运,使“秦人”的称呼很快被人们遗忘了.而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吕振羽则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中国民族简》,三联书店1950年版,第19页.)总而言之,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从华夏民族向汉族发展、转化的历史活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继华夏民族在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熔炉中铸成之后,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又演出了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气贯长虹的一幕.从此以后,汉族就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就是汉族形成的第三阶段.

    汉民族的发展 汉族一出现于世界,便以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稳定性,少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开始了世界民族史上最宏伟的民族发展历史进程.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人口的发展,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即俗话所说:国泰民安,人丁兴旺.封建社会时期汉族人口的发展经过了两个大的发展时期,即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和宋辽夏金元至明清.两汉之时,汉族形成的初期约有五千万人口,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发展,到宋代时人口突破一亿大关,滕泽元:《宋代人口突破一亿大关》,(《人口研究》1986年第6期).又经宋辽夏金元至明清的发展,到清代道光年间人口增至四亿多.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封建社会时期的汉族人口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其中显然有恩格斯所说的“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页).的机制作用,但了解和认识汉族人口的大发展,必须了解和认识汉族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即民族同化问题.所谓民族同化,就是一个民族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有汉族同化少数民族的情况,也有少数民族同化汉族的情况,但两者相比,前者是主流,是汉族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族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到处是封建割据,到处是纷争战乱.在大分裂、大混战、大动荡之中,各民族或部族四处流徙,北方匈奴、鲜卑、乌丸、氐、羌纷纷入主中原,江汉地区的部分蛮族也涌进中原,在中原地区形成汉族与匈奴、鲜卑、乌丸、氐、羌及蛮族交错杂居的局面;而北方汉族人民又大批南移;在长江及珠江流域形成汉族与蛮、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或部族交错杂居的局面.但是,曾几何时,这些少数民族的全部或部分为什么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呢?还有,唐以后,在新的大分裂、大动乱中,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显赫一世的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曾几何时,其全部或部分为什么也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呢?这就是因为他们被汉族同化,丧失了本民族的特点,变成了汉族的一部分了.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潮流的席卷之下,杂居得愈久,民族心理沟通得愈深,汉族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快,汉族这个由许多民族混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发展,终于成为世界第一大族.

    其他同学给出的参考思路:

    汉族是中国人数最多的一种民族,有着众多的传统,最大的特点是融合了各个民族的特点。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汉族人有那些性格特点?例子:维吾尔男:.维吾尔女:.

    大汉民族的性格早晚能统一地球.大汉民族的思维的绝妙非一般民族人种能领悟.

    大汉民族的生存能力将会使地球上的人种能会染上汉民的基因.汉族人种之优秀非一般民族能同日而语.大汉民族的智慧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一切现代文明都是建立在大汉民族的发明与创造的基础之上.大汉民族是现代文明与科技之先父.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没有大汉民族智慧与创造,人类现在还将停留在原始状态,是大汉民族的智慧引领人类走到了现代文明.

    题2: 【汉族有哪些特点?】

    汉文化,学派五花八门,敬天法祖

    服饰思想:天人合一,详见百度汉服词条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汉族别称皇汉……

    题3: 【汉族特点】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2005年的统计,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族占总人口比重91.59%.

      汗族形成历史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以与蛮、夷、戎、 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语言文字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参见汉语方言词条).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位标准粤语(广州话).汉字的书写方式分别有正体字和简化字.   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

      经济发展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汉族历来以勤劳俭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这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称发达,尤其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历代都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其中有些一直造福至于现在.比如公元前3世纪中叶,秦蜀郡守李冰领导兴修的都江堰,不仅在古代使成都平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享有“天府之国”的美名,一直到现在,仍使成都平原受益无穷.都江堰可算是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在耕作技术方面,汉族及其祖先,自古以来一贯注重农时、改良土壤、轮休耕地,以及施肥、保墒、选种、培养新品种、改良农具,同时也不断从国内各民族中甚至从国外吸收新的作物品种和学习耕作技术.因而不仅创造了在古代堪称水平很高的产量,而且作物品种之丰富,也是世所罕有.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冶炼术、建筑学等都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大放异彩,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作战,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及养蚕、织造丝绸、制瓷、制茶等技术,对世界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商业在古代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除以汉族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区之外,还有广大的游牧区、狩猎区和渔猎区各民族,这两大类民族之间农业、手工业产品与畜牧狩猎产品及其他土特产品的交换,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且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生产发展.唐宋以来形成的“茶马互市”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经济上互相补充、交流关系的主要形式.商业的发达,反过来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至明代(1368~1644)中晚期,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尤其在江南地区一些城镇的手工业工场与商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样主要是在沿海及交通较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汉族聚居的地区.

      建筑形式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由于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如丘陵山地的楼房依山而建,江浙水乡则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楼庞大而美观,苏州的楼阁小巧而秀丽.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文化艺术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这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各诸侯国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大体同时的古希腊文明东西辉映.至汉武帝时(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化近2000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古代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西汉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别是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史学也是汉族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自司马迁撰《史记》,历代都有纪传体史书,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编年体以《春秋》、《左传》、《资治通鉴》为代表;其他各种纪事本末体史书及古史、 杂史、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等官私撰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代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出于汉族学者的手笔.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与数学的成就,一向为世人所瞩目, 其中如张衡(78~139)、祖冲之(429~500)、一行(俗名张遂,683~727)、郭守敬(1231~1316)等已被举世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古代农学往往包括古代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00多年间,包括已经散佚与流传至今的农书达370余种,其中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是古代农学著作的代表作.   在古代汉文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而屈原(约前340~前278)、李白(701~762)、杜甫(712~770)、柳永(约987~约1053)、苏轼(1037~1101)、 陆游(1125~1210)、辛弃疾(1140~1207)等人的名字与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公认的名家.散文有著名的秦汉古文,至唐中晚叶,由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等倡导恢复秦汉古文运动,到欧阳修(1007~1072)、苏洵(1009~1066)、 曾巩(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苏轼、苏辙(1039~1112)时,古文运动大获全胜,号为“唐宋八大家”.小说创作,到明清时获得很大发展,长篇巨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短篇集如:《聊斋志异》均素负盛名.还有不少少数民族作家也运用汉语进行创作,产生了许多名家与名著,而《红楼梦》,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其他在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音乐、 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都有不少蜚声中外的名家,他们获得了令人赞叹的艺术成就.在这些艺术的发展中,尤其表现了汉族人民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各民族之长,以发展其艺术,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一些类书巨著的编纂方面,也是由来已久.唐、宋时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特别是明清的《永乐大典》、《图书集成》可称世界上著名的古老的百科全书,不仅显示了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辉成就,也显示了古代汉族学者与少数民族学者合作与互相学习的精神.

      汉族音乐

    汉族的特点:逆火学习站(img1.72589.com)的池婪似同学的作业题:《汉族的特色》解题思路

    汉族的特点小结:

    通过以上关于池婪似同学对汉族的特点:汉族的特色的解题笔记分享,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汉族的特点的相关作业考点会有所突破。只有平时多努力,才会有好的成绩,相信通过池婪似同学分享的解答《汉族的特色》的这道作业题不断的各个击破才会突破自我。

  •   4
  • 相关文章

    主要技术指标
    殊途同归是什么意思
    故园无此声
    郊区城市化
    春夏秋冬怎么分
    及物动词是什么
    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因地制宜是什么意思
    我欲乘风归去
    问候语有哪些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