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ABCDE理论是什么?_政治_●╱蘇荷丶meya
编辑: admin 2017-16-06
-
4
- 权利的意思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人生观的核心
- 把缺点变为优点的事例_劳誓统同学政治作业《把缺点变为优点的事例》复习冲刺_政治_劳誓统
- 历史和政治哪个好学_柳籽巡同学政治作业《历史和政治哪个好学》复习冲刺_政治_柳籽巡
- 用英语口语介绍产品_巫纲晨同学政治作业《用英语口语介绍产品》复习冲刺_政治_巫纲晨
- 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_余琶某同学政治作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复习冲刺_政治_余琶某
- 初一孩子应该怎么教育_怀破臣同学政治作业《初一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复习冲刺_政治_怀破臣
- 生存现状指的是什么_麻吩巢同学政治作业《生存现状指的是什么》复习冲刺_政治_麻吩巢
- 关于开学第一天的作文_郭捉拔同学政治作业《关于开学第一天的作文》复习冲刺_政治_郭捉拔
哈哈,我搜到的,和你分享一下.
情绪疗法 ABCDE 理论一、理性情绪治疗法概述 RET(Rational-Emotive Therapy)是本世纪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倡导的. 1、本治疗法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 它以理性思维方式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以理性治疗非理性, 以最大限度地减 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 2、不合理的信念: (1)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 (2)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 (3)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 3、不合理信念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 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 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 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方式.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 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 是思维的专制主义. 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 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 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 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 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 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 就会发现他人的言 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 (3)槽糕至极论(awflizing)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 思维方式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 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 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 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 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 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 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 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此外,文化、父母和竞争的社会,都在强化事事超过他人的非 理性信念.这些信念虽然是上进的动力来源,但一旦过头,就会使人在思想上钻牛角尖,形 成心理负担.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 ABCDE 理论 一般人总习惯于认为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 ABC 理论认为, 但 情绪不是由 某一诱发性事件 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来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 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B(Belief)引起的,而解释和评价则源于人们的信念.就是个体对事件 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onsequence).ABCDE 理论的独特之处在强调 B 的重要作用,认 为 A 只是造成 C 的间接原因,B 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 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 并 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 D(Disputing),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 对抗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信念.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 E(Effect),使来访者在认知、情绪和行动上均有所改善. ABCDE 理论包括一套通过认识不合理信念到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调整情绪和行为的步 骤和阶段,它始终强调现在,重视人的理性力量,相信人最终通过自我调节而顺应环境,把 人的主动性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 合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质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它承认富裕、家庭幸福、事业美满、 爱与被爱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能拥有一切固然是美好的, 但我们不能把生命的全部基础都 投在获得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通常在第一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 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 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 2、领悟阶段 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 使其对合理性情绪 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 领悟的不同层次: A、首先向来访者强调人的信念,讲述 ABC 理论,帮助他们认识到 B 是引起情绪和行为 反应的直接原因. 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 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C、 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 即找出不合理信念 (最重要的领悟) . 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 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 3、修通阶段 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 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 其论辩方式可参考如下: 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 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 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 5 名,最坏 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 也是一件好事呢” 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 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 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 在通过上述阶段, 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 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 新的合理的观念, 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 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 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 四、治疗技术 1、辩论法.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 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方式质疑. 2、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方式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 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 而从内心的恐惧, 对恐惧的 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 3、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 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询. 镜子的作用. 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 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4、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 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 A 和 C,然后是 B,做 D 做辩护,最后填 E 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 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 5、合理的情绪想象.情绪通过改变想象而改变.首先让当事人想象其引发情绪困扰的 场景;其次让当事人保持想象,但要求改变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度,并加以体验;最后停止 想象,报告是怎样想,怎样做方使情绪体验有所改变.干预者要及时强化合理观念补充,使 来访者新的合理观念和认知情绪新观念产生了. 五、合理情绪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 合理情绪治疗法用于学生身上,有其不同的特点,通常分 5 个阶段: 1、友好相处阶段. 要设法让学生相信治疗干预者不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而是帮助他们更清楚地思考问 题,重在消除学生的心理抵抗,成为朋友.鼓励他们自我表露. 2、评价. 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正常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属于其他,如家长、老师的过分担心, 或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可评估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其重点评估:①学生歪 曲现实吗②学生以自我挫败方式评价环境吗③是否缺少适当的自己认知④学生缺少 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评估总结阶段,制定干预计划、目标、步骤. 3、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 (1)理解自我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教给学生批判思维的技巧和合理的信念 (3)教给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 4、练习阶段 应将干预方法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表格、作业等方式让学生经常练习. 5、对变化和技能获得的评估 评估干预目标是否已达成, 如可问 “学生能解决情绪烦恼吗”他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 “老师或家长对他的进步满意吗” 六、合理情绪治疗法的注意事项 1、以改变认知为重点 2、把握辩论和质询的火候和分寸 3、保持耐心 4、防止新的认知偏差出现 5、进行新观念言语操作时,应注意某些非言语因素 6、把握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宜对象
理性情绪治疗法概述
RET(Rational-Emotive Therapy)是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倡导的.
1、本治疗法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
它以理性思维方式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
2、不合理的信念:
(1)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
(2)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
(3)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
3、不合理信念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
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方式.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是思维的专制主义.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
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就会发现他人的言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
(3)槽糕至极论(awflizing)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此外,文化、父母和竞争的社会,都在强化事事超过他人的非理性信念.这些信念虽然是上进的动力来源,但一旦过头,就会使人在思想上钻牛角尖,形成心理负担.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理论
一般人总习惯于认为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但ABC理论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来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Belief)引起的,而解释和评价则源于人们的信念.就是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onsequence).ABCDE理论的独特之处在强调B的重要作用,认为A只是造成C的间接原因,B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并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D(Disputing),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对抗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信念.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E(Effect),使来访者在认知、情绪和行动上均有所改善.
ABCDE理论包括一套通过认识不合理信念到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调整情绪和行为的步骤和阶段,它始终强调现在,重视人的理性力量,相信人最终通过自我调节而顺应环境,把人的主动性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
合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质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它承认富裕、家庭幸福、事业美满、爱与被爱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能拥有一切固然是美好的,但我们不能把生命的全部基础都投在获得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通常在第一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
2、领悟阶段
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使其对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
领悟的不同层次:
A、首先向来访者强调人的信念,讲述ABC理论,帮助他们认识到B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C、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领悟).
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
3、修通阶段
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其论辩方式可参考如下:
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
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5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
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
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
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的观念,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
四、治疗技术
1、辩论法.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方式质疑.
2、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方式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
3、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询.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4、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
5、合理的情绪想象.情绪通过改变想象而改变.首先让当事人想象其引发情绪困扰的场景;其次让当事人保持想象,但要求改变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度,并加以体验;最后停止想象,报告是怎样想,怎样做方使情绪体验有所改变.干预者要及时强化合理观念补充,使来访者新的合理观念和认知情绪新观念产生了.
五、合理情绪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
合理情绪治疗法用于学生身上,有其不同的特点,通常分5个阶段:
1、友好相处阶段.
要设法让学生相信治疗干预者不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而是帮助他们更清楚地思考问题,重在消除学生的心理抵抗,成为朋友.鼓励他们自我表露.
2、评价.
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正常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属于其他,如家长、老师的过分担心,或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可评估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其重点评估:①学生歪曲现实吗?②学生以自我挫败方式评价环境吗?③是否缺少适当的自己认知?④学生缺少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评估总结阶段,制定干预计划、目标、步骤.
3、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
(1)理解自我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教给学生批判思维的技巧和合理的信念
(3)教给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
4、练习阶段
应将干预方法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表格、作业等方式让学生经常练习.
5、对变化和技能获得的评估
评估干预目标是否已达成,如可问“学生能解决情绪烦恼吗?”“他能解决实际问题吗?”“老师或家长对他的进步满意吗?”
六、合理情绪治疗法的注意事项
1、以改变认知为重点
2、把握辩论和质询的火候和分寸
3、保持耐心
4、防止新的认知偏差出现
5、进行新观念言语操作时,应注意某些非言语因素
6、把握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宜对象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abcde理论是什么[政治科目]
哈哈,我搜到的,和你分享一下.
情绪疗法 ABCDE 理论一、理性情绪治疗法概述 RET(Rational-Emotive Therapy)是本世纪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倡导的. 1、本治疗法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 它以理性思维方式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以理性治疗非理性, 以最大限度地减 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 2、不合理的信念: (1)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 (2)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 (3)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 3、不合理信念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 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 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 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方式.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 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 是思维的专制主义. 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 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 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 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 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 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 就会发现他人的言 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 (3)槽糕至极论(awflizing)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 思维方式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 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 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 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 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 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 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 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此外,文化、父母和竞争的社会,都在强化事事超过他人的非 理性信念.这些信念虽然是上进的动力来源,但一旦过头,就会使人在思想上钻牛角尖,形 成心理负担.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 ABCDE 理论 一般人总习惯于认为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 ABC 理论认为, 但 情绪不是由 某一诱发性事件 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来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 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B(Belief)引起的,而解释和评价则源于人们的信念.就是个体对事件 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onsequence).ABCDE 理论的独特之处在强调 B 的重要作用,认 为 A 只是造成 C 的间接原因,B 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 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 并 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 D(Disputing),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 对抗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信念.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 E(Effect),使来访者在认知、情绪和行动上均有所改善. ABCDE 理论包括一套通过认识不合理信念到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调整情绪和行为的步 骤和阶段,它始终强调现在,重视人的理性力量,相信人最终通过自我调节而顺应环境,把 人的主动性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 合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质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它承认富裕、家庭幸福、事业美满、 爱与被爱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能拥有一切固然是美好的, 但我们不能把生命的全部基础都 投在获得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通常在第一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 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 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 2、领悟阶段 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 使其对合理性情绪 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 领悟的不同层次: A、首先向来访者强调人的信念,讲述 ABC 理论,帮助他们认识到 B 是引起情绪和行为 反应的直接原因. 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 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C、 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 即找出不合理信念 (最重要的领悟) . 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 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 3、修通阶段 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 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 其论辩方式可参考如下: 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 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 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 5 名,最坏 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 也是一件好事呢” 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 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 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 在通过上述阶段, 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 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 新的合理的观念, 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 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 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 四、治疗技术 1、辩论法.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 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方式质疑. 2、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方式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 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 而从内心的恐惧, 对恐惧的 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 3、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 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询. 镜子的作用. 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 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4、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 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 A 和 C,然后是 B,做 D 做辩护,最后填 E 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 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 5、合理的情绪想象.情绪通过改变想象而改变.首先让当事人想象其引发情绪困扰的 场景;其次让当事人保持想象,但要求改变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度,并加以体验;最后停止 想象,报告是怎样想,怎样做方使情绪体验有所改变.干预者要及时强化合理观念补充,使 来访者新的合理观念和认知情绪新观念产生了. 五、合理情绪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 合理情绪治疗法用于学生身上,有其不同的特点,通常分 5 个阶段: 1、友好相处阶段. 要设法让学生相信治疗干预者不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而是帮助他们更清楚地思考问 题,重在消除学生的心理抵抗,成为朋友.鼓励他们自我表露. 2、评价. 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正常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属于其他,如家长、老师的过分担心, 或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可评估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其重点评估:①学生歪 曲现实吗②学生以自我挫败方式评价环境吗③是否缺少适当的自己认知④学生缺少 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评估总结阶段,制定干预计划、目标、步骤. 3、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 (1)理解自我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教给学生批判思维的技巧和合理的信念 (3)教给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 4、练习阶段 应将干预方法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表格、作业等方式让学生经常练习. 5、对变化和技能获得的评估 评估干预目标是否已达成, 如可问 “学生能解决情绪烦恼吗”他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 “老师或家长对他的进步满意吗” 六、合理情绪治疗法的注意事项 1、以改变认知为重点 2、把握辩论和质询的火候和分寸 3、保持耐心 4、防止新的认知偏差出现 5、进行新观念言语操作时,应注意某些非言语因素 6、把握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宜对象
理性情绪治疗法概述
RET(Rational-Emotive Therapy)是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倡导的.
1、本治疗法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
它以理性思维方式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
2、不合理的信念:
(1)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
(2)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
(3)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
3、不合理信念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
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方式.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是思维的专制主义.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
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就会发现他人的言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
(3)槽糕至极论(awflizing)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此外,文化、父母和竞争的社会,都在强化事事超过他人的非理性信念.这些信念虽然是上进的动力来源,但一旦过头,就会使人在思想上钻牛角尖,形成心理负担.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理论
一般人总习惯于认为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但ABC理论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来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Belief)引起的,而解释和评价则源于人们的信念.就是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onsequence).ABCDE理论的独特之处在强调B的重要作用,认为A只是造成C的间接原因,B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并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D(Disputing),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对抗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信念.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E(Effect),使来访者在认知、情绪和行动上均有所改善.
ABCDE理论包括一套通过认识不合理信念到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调整情绪和行为的步骤和阶段,它始终强调现在,重视人的理性力量,相信人最终通过自我调节而顺应环境,把人的主动性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
合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质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它承认富裕、家庭幸福、事业美满、爱与被爱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能拥有一切固然是美好的,但我们不能把生命的全部基础都投在获得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通常在第一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
2、领悟阶段
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使其对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
领悟的不同层次:
A、首先向来访者强调人的信念,讲述ABC理论,帮助他们认识到B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C、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领悟).
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
3、修通阶段
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其论辩方式可参考如下:
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
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5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
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
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
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的观念,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
四、治疗技术
1、辩论法.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方式质疑.
2、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方式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
3、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询.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4、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
5、合理的情绪想象.情绪通过改变想象而改变.首先让当事人想象其引发情绪困扰的场景;其次让当事人保持想象,但要求改变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度,并加以体验;最后停止想象,报告是怎样想,怎样做方使情绪体验有所改变.干预者要及时强化合理观念补充,使来访者新的合理观念和认知情绪新观念产生了.
五、合理情绪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
合理情绪治疗法用于学生身上,有其不同的特点,通常分5个阶段:
1、友好相处阶段.
要设法让学生相信治疗干预者不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而是帮助他们更清楚地思考问题,重在消除学生的心理抵抗,成为朋友.鼓励他们自我表露.
2、评价.
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正常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属于其他,如家长、老师的过分担心,或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可评估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其重点评估:①学生歪曲现实吗?②学生以自我挫败方式评价环境吗?③是否缺少适当的自己认知?④学生缺少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评估总结阶段,制定干预计划、目标、步骤.
3、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
(1)理解自我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教给学生批判思维的技巧和合理的信念
(3)教给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
4、练习阶段
应将干预方法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表格、作业等方式让学生经常练习.
5、对变化和技能获得的评估
评估干预目标是否已达成,如可问“学生能解决情绪烦恼吗?”“他能解决实际问题吗?”“老师或家长对他的进步满意吗?”
六、合理情绪治疗法的注意事项
1、以改变认知为重点
2、把握辩论和质询的火候和分寸
3、保持耐心
4、防止新的认知偏差出现
5、进行新观念言语操作时,应注意某些非言语因素
6、把握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宜对象
题2: 阿尔伯特.艾里斯的abcde理论是什么?[政治科目]
阿尔伯特.艾里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创立了情绪ABC理论.关于他本人信奉什么哲学,我无法知晓.我只能就他的情绪ABC理论,说明其理论蕴涵的哲学观点.一、情绪ABC理论,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
题3: 心理学什么是A-B-C-D-E理论ABCDE代表什么?
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
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指劝导干预
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
题4: 【一道心理题==ABCDE理论的,小卢抱怨:“自己和好朋友约好下午4:00见面,一起去看电影.结果等了一个小时候,朋友仍然没有出现,打电话也没人接.这种人最讨厌,肯定是无故放我鸽子,太气愤了,再】
1.急躁
2.做为知的肯定
3.做为止肯定的愤怒
4.做为止事件的决定
第一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朋友没来成想成是他可能遇到了什么事!
第二 不接电话肯定事比较忙 或是在忙着什么没法接听到电话
第三 也可能手机掉了 或者真的在朋友有身上有什么重要的事出现了
第四 好朋友既要原谅 也要担心 理解
第五 都这样了 我是不是去找找他 他不要出什么事就好了 看电影嘛 随时都可以!
ya------ha 给分
题5: 请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如何用情绪的abcde理论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本人急需一篇关于此问题的论文,一千字左右!
大学生个体调控系统构建的过程 第一步:个体要明白当前的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并找出这些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源,意识到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个体要明白自己要对产生情绪困惑的不合理情绪负责,同时自己有能力去改变不合理信念. 第三步:列出不合理信念,并逐一分析驳斥,找出不合理情绪的根源,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最终达到认知上的改变.这是个体情绪调控系统最重要的环节,需要比较多的时间精力去思考.甚至,不良情绪还会出现反复、不合理信念随时会卷土重来,新的不合理信念也可能产生.因此个体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这个阶段通常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 第四步:在经过对不合理信念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改变了不合理的信念. 第五步:用新的合理信念来思考问题,并形成思维的自动化和公式化,形成调控情绪的条件反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旦不合理的情绪抬头,便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消除,从而不再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直至完全康复. 纵观这五个步骤,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通过接受培训或自学来掌握艾里斯ABC理论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不难,这也为大学生个体调控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可能. 五、影响B环节形成合理信念的因素 在ABC理论中,B环节是能否形成合理认知信念的环节,因此也是大学生个体能否成功构建个体情绪调控系统的核心环节,影响B环节形成合理信念的因素主要有: (一)社会大环境因素 大学生本身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员,也是校园小社会中的一分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对待分数是60分万岁呢还是应该竭尽全力?尊重师长是以请客送礼为主还是要谦虚认真?是否有钱就有一切?交朋友是通过吃喝玩乐来实现还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大学生谈恋爱是两情相悦的寻求真爱还是从众心理,甚至只是想找个伴”等等.社会和校园对这些问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价值取向. (二)宿舍小环境因素 从刚踏入校园开始,与大学生个体关系较为密切的人一般都会在同学、老乡、舍友中产生.而舍友则因宿舍这一特殊的环境使之最有可能成为大学生个体表露情绪,倾诉,寻求帮助的对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舍友的帮助方式、态度积极与否、归因方式、认知水平等对会对寻求帮助者产生重要影响.如对感情问题的开导,积极的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吵架并不一定是坏事,可以让双方更深入的了解对方”等等.消极的开导有“多花点钱,请客吃饭、送花、下跪求爱”“什么方法都用上,就不信追不上”等等.有心理学家说过“其实,我们周边的环境从本质上是中性的,是我们给他们加上了积极或消极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倾向选哪一种”.这些都告诉我们,对大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加强宏观上和谐心理健康大环境的基础之上的. (三)认知因素 情绪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关键在于改变个体对问题的认知角度.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当前,对许多事物的不合理认知困惑着不少大学生,主要表现在对学习、人际关系、情感关系和职业选择等现实境遇的感知与思考时所产生的困惑[4]. 首先是学习困惑.一是有些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认为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用处不大,但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结果学得很被动,也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困惑.二是有些大学生习惯了高中阶段的“灌输式”学习,对大学阶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适应不了,结果很努力,成绩却上不去,从而产生严重的自我挫败感. 其次是人际交往困惑.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他们常常为同学、朋友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难以沟通的人际关系而苦恼、彷徨或不知所措.再次就是情感关系困惑.大学生谈恋爱早已司空见惯.但是,有恋爱就有失恋,失恋是爱的心理平衡被打破,是恋人间情感共同体的瓦解,青年大学生常常陷入深深的情感困惑之中. 还有就是择业困惑.当今社会充满着竞争,大学生毕业后何去何从,多数人是没底的,觉得甚是迷茫.他们所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少涉足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动手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不知道怎么确定自己恰当的人生位置,容易陷入职业选择的认知困惑当中.(四)归因因素 学业成功和失败是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不同的归因倾向会引起不同的期望和情感体验,由此当然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因此构建大学生个体情绪调控系统必须要重视归因,特别是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我们主要是要引导大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这样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进一步增强其今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信息;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等不稳定因素,则会使大学生相信改变未来的失败是可能的,成功的期望会增强.同时,应防止大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差,任务太难等稳定且不可控因素,因为这种归因方式会严重挫伤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应该防止大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运气与难度低等外在因素. (五)重要他人因素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f hers)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Mills,C.W.)在米德(Mead,C.H.)的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社会心理学家的“社会性支持”原理可以做为依据,如果人与人的关系时良好的,则一个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就会得到人们的支持,即使出现不利的情况或危机,亦会得到人们的谅解与关怀,给以很热情的帮助,从而渡过难关.人生活在社会上,离不开社会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遇到逆境时,如果周围的同学、同事、亲人、老师、朋友表示关心、慰问、鼓励、支持,会使得自身感到温暖和力量.在这些人中会出现对自己影响很大的重要他人.在人生的转弯处,重要他人的建议尤其显得重要,鼓励就像一方灵丹妙药,给处于茫然的我们以灵感和转机,鼓起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在遭遇失败时,重要他人的鼓励如一缕春风一丝春雨,让我们失意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复苏;当我们信心不足,踌躇不前时,母亲的眼神、父亲的大手、老师的微笑会使得我们不畏失败,一往无前. 以上各因素都会影响着A→B→C中B环节能否建立合理的理念,进而也影响着大学生构建个体情绪调控系统的成败.所以,大学生个体本身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应予以高度的重视,从因素分析的角度,找出问题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