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育的概念】【在陶行知教育词典中劳动教育的概念是什么?】_政治_狂草巴傻506

编辑: admin           2017-16-06         

    陶行知先生向来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他说:“惟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也惟独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他还在《手脑相长》中说道:“中国有两种病.一种是‘软手软脚病’,一种是‘笨头笨脑病’.害‘软手软脚病’的人,便是读书人,他的脑袋一定靠不住,是呆头呆脑的.而一般工人农民都是害的‘笨头笨脑病’,所以都是粗手粗脚.一个人要贡献社会,一定要手与脑缔结大联盟.然后,可以创造,可以发明,可以建设国家.”他还把“会烧饭菜”、“会种园”、“会修理”等列入了十六常能之中.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劳动教育是很有启发的,我们培养的应该是“脑子指挥双手、双手锻炼脑子的手脑健全的人”.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陶行知教育理念诸位谁能说说陶大师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教育理念

    --------------------------------------------------------------------------------

    来源:51教育 2005-9-12 9:21:30 浏览:18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当我们满怀信心跨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之际,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担子和责任的重大,我们“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把“创新”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创新已不再仅仅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而是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因此,在新世纪里,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作为教育改革主题,这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识和潮流.在新形势下,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显然是做得不够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家长制仍未改变,学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仍是主流,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教科书、课程标准及作息安排,并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居高临下、学生的正襟危坐的授课方式以及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学生天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必定会丧失殆尽,从何谈创新?如何改革这一教育弊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也都应向生活教育理论方向靠近.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也才不负江总书记的“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意义有二: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1943年11月,《新华日报》发表的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一文,热情讴歌创造精神,鼓励人们要有“大无畏之斧”,“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向着创造之路迈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道理很简单,其一,教师不是处在世外桃源,学生面临的挑战,教师同样首先遇到,他应先于学生获得这些本领和品质.否则,他就无法引导学生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应有一种清晰的辩证观,即懂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关心和奉献他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应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发学生懂得这种辩证关系,使之把学生生存首先建立在利公而非单纯利已的功利目标上.其二,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陶行知先生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先生作的《自勉并勉同志》诗.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不断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典范.他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教育工作,探索、开辟了一条中国新教育道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了终生.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题2: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语文科目]

    简记为: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详细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1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2、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6、教育是立国之本.

    17、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8、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9、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20、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1、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2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3、象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24、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27、教学合一.

    题3: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简要)】[语文科目]

    简记为: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详细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1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2、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6、教育是立国之本.

    17、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8、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9、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20、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1、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2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3、象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24、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27、教学合一.

    题4: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陶先生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推进贫民教育,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的教育理念.“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宁做鲁宾逊,单力开荒岛.”

    题5: 陶行知教育名言[语文科目]

    【教育名言篇】

    1、 教育是立国之本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篇】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陶行知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篇】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篇】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教学方法篇】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4.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成功教育篇】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   4
  • 相关文章

    权利的意思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人生观的核心
    把缺点变为优点的事例_劳誓统同学政治作业《把缺点变为优点的事例》复习冲刺_政治_劳誓统
    历史和政治哪个好学_柳籽巡同学政治作业《历史和政治哪个好学》复习冲刺_政治_柳籽巡
    用英语口语介绍产品_巫纲晨同学政治作业《用英语口语介绍产品》复习冲刺_政治_巫纲晨
    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_余琶某同学政治作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复习冲刺_政治_余琶某
    初一孩子应该怎么教育_怀破臣同学政治作业《初一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复习冲刺_政治_怀破臣
    生存现状指的是什么_麻吩巢同学政治作业《生存现状指的是什么》复习冲刺_政治_麻吩巢
    关于开学第一天的作文_郭捉拔同学政治作业《关于开学第一天的作文》复习冲刺_政治_郭捉拔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