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书中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_政治_烽火TAd2

编辑: admin           2017-16-06         

    1.实践决定理论.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理论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理论产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在的书中看到"辨证同一"这样的词,这里的"辨证"是什么意思呢我不是问什么叫"辨证法"啊,我就问"辨证"这个词的意思[政治科目]

    辩证统一即矛盾统一.

    比如说警察和小偷,警察抓小偷,小偷躲警察,两者是互相矛盾的.但是,如果小偷没有了,警察也就失去了意义,也要随之消失,这又是统一

    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次作业[政治科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1. 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 A. 唯物论的观点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 物活论的观点D. 唯意志论的观点 满分:3 分2.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 ).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不可知论观点D. 二元论观点 满分:3 分3. 对于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而言( ). A. 它们可以同时变成现实B. 只有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能够转变成现实C. 实现了的可能性是现实可能性,未实现的可能性是抽象可能性D. 一种可能性是真实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虚假的可能 满分:3 分4. 哲学的党性是指(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对立D.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词 满分:3 分5.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 A. 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的量变阶段B.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C. 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团结统一D.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 满分:3 分6. 所有的决定论都主张( ). A. 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B. 世界上只存在着必然性,没有偶然性C. 世界上只存在着偶然性,没有必然性D. 偶然和必然是辩证统一的 满分:3 分7. 引起阶段性部分质变的根源是( ). A.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的解决B. 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C. 矛盾的主次双方相互易位D. 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成对抗性矛盾 满分:3 分8. 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A. 质量分析法B. 矛盾分析法C.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 辩证否定的方法 满分:3 分9.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 ). A.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B. 任何具体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C. 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D. 条件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的量变 满分:3 分10. 爆发式飞跃是指( ). A. 解决因一切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B. 既是解决事物之质变的形式,也是解决事物之量变的形式C. 解决因根本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D. 解决因对抗性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 满分:3 分11. 度是指( ). A.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节点B. 质和量的统一C. 事物的质的规定性D. 事物的量变状态 满分:3 分12.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 ). A. 诡辩论的观点B. 绝对主义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辩证的观点 满分:3 分13. 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必然导致( ). A. 形而上学B. 诡辩论C. 唯心主义D. 二元论 满分:3 分14. 范畴( ). A. 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B. 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C.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主观的D.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客观的 满分:3 分1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 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转化 满分:3 分16. 认为世界是( )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主张. A. 客观自在的B. 人的意识创造的C. 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D. 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满分:3 分17.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A. 先有联系,后有运动B. 先有运动,后有联系C. 运动构成联系D. 联系构成运动 满分:3 分18. 在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过程中,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A. 是促使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B. 可使抽象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可能性C. 可使不可能性变成可能性D. 可使任何可能性全都变成现实性 满分:3 分19. 事物的质是指( ). A. 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B. 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C. 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D. 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的规定性 满分:3 分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顶峰B. 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C. 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 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 满分:3 分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 A. 宇宙热寂说B. 相对论C. 唯能论D. 非欧几里得几何学E. 牛顿力学 满分:4 分2.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 ). A. 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内容B.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C.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D. 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E. 任何形式都始终有利于内容的发展 满分:4 分3. 扬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 A. 克服和保留的统一B.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C. 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D. 变革和继承的统一E.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满分:4 分4. 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 物是感觉的复合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 感觉是与外界隔离 的屏障D. 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E.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满分:4 分5.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 ). A. .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B.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 意识能够改变规律D. 意识对生理功能的自我抑制E.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满分:4 分6. 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 ). A. 心外无物B. 世界统一于感觉C. 理在事先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E. 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 满分:4 分7. 当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时( ). A. 矛盾双方的力量各有消长,但还没有易位B. 事物表现为相对静止C. 矛盾的主次双方已经易位D. 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任何变化E. 矛盾双方绝对同一 满分:4 分8. 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A. 没有认识到意识的能动性B. 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C. 没有看到历史事变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D. 没有看到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E. 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 满分:4 分9. 凡是唯物主义哲学派别都主张( ). A. 世界是可知的B. 世界是统一的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E. 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满分:4 分10. 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 A.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B.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C. 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变化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E.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满分:4 分

    题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量和事物的存在是选项:a、不可分的b、可以分离的c、直接同一的d、非直接同一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是选项:a、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政治科目]

    BD,ABC,CD,BC,15:AD,16:ABCD,AD,ABD,CD,ABDE

    题4: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关系的原理,说明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如题,写一篇大概300~500字的论述.满意的话再追加50分,说道做到.[政治科目]

    直接经验是指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而获得的知识;

    间接经验是指从书本或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方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因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从亲身的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是获得的真知.但是一种经验,对自己来说是直接经验,对别人来说就是间接经验,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间接经验.更重要的很多问题必须亲身实践的体会,才会理解得深刻.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自尝一尝.从工作方法上来说,也必须有亲身的实践,才能把上级的指示和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起来.所以直接经验是很重要的.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实践总是有限的,一切事情都靠自己直接经验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一个人所接受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为了继承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学习外域的知识,接受间接经验是完全必要的.每代人都把前人的认识当作自己认识的起点,又都以自己的认识成果充实人类知识的宝库,作为下代人认识的基础.人类通过世世代代的知识积累和交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如果每一代人都摒弃前人的认识成果,一切都从头开始,那么人类的认识就会永远停留在原始的最低水平上,得不到发展和提高.所以,一个人的知识,包括直接和间接两部分,而真正的经验都是从实践中获得并经过实践检验的.人们在接受间接经验时,多少要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前提,要真正理解间接经验,还有待于自己的实践.因此,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在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和虚心学习间接经验是一致的,是缺一不可的.

    题5: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科目]

    “三个有利于”标准比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适用范围更广泛.它着眼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把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真理是实践过程中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价值是实践过程中客观事物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具有目的性.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延伸和具体化、系统化,它使实践标准由抽象走向具体.

  •   4
  • 相关文章

    权利的意思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人生观的核心
    把缺点变为优点的事例_劳誓统同学政治作业《把缺点变为优点的事例》复习冲刺_政治_劳誓统
    历史和政治哪个好学_柳籽巡同学政治作业《历史和政治哪个好学》复习冲刺_政治_柳籽巡
    用英语口语介绍产品_巫纲晨同学政治作业《用英语口语介绍产品》复习冲刺_政治_巫纲晨
    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_余琶某同学政治作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复习冲刺_政治_余琶某
    初一孩子应该怎么教育_怀破臣同学政治作业《初一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复习冲刺_政治_怀破臣
    生存现状指的是什么_麻吩巢同学政治作业《生存现状指的是什么》复习冲刺_政治_麻吩巢
    关于开学第一天的作文_郭捉拔同学政治作业《关于开学第一天的作文》复习冲刺_政治_郭捉拔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