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子的电离能】什么是电离能?_化学_激情警探╯
编辑: admin 2017-15-06
-
4
( 1 )定义: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x0d 第一电离能(I1) :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十1 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x0d 第二电离能(I2) :由+1 价气态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十2 价气态限离子所需要的能量.\x0d ( 2 )说明:\x0d ① 电离能是元素的一种性质,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x0d ② 除第一、第二电离能,依次还有第三、第四电离能等,通常,原子的第二电离能高于第一电离能,第三电离能高于第二电离能.几-\x0d ③ 电离能越小,在气态时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反之,电离能越大,在气态时原子越难失去电子,运用电离能数值可以判断金属原子在气态例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x0d ④ 第一电离能周期性变化规律如下所示:\x0d 第一电离能周期性变化规律\x0d 在同一周期内,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上呈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的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 解释 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力作用增强,失去第一个电子的趋势变难.价电子排布处子半充满的轨道的元素,其第一电离能比邻近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x0d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刁、,原子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x0d 同主族元素价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逐渐减弱,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能量减小.\x0d 过渡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加从左到右略有增加,变化不太规则\x0d 过渡元素的原子,增加的电子大部分排布在( n 一l )轨道上,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变化不是太大.\x0d 规律总结① 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递变规律是原子半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什么?为什么、[化学科目]
He.第一电离能主要体现的是元素失电子的能力.同周期从左往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所以,最右上方的He最难失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大.
题2: 电离能是指什么,怎样辨别大小?[化学科目]
电离能可以定量的比较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电离能越大,原子越难失去电子,其金属性越弱;反之金属性越强.所以它可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影响电离能大小的因素是: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构型.\x0d(1)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作用到最外层电子上的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大,电离能也逐渐增大,到稀有气体由于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其电离能最大.故同周期元素从强金属性逐渐变到非金属性,直至强非金属性.\x0d(2)同周期副族元素从左至右,由于有效核电荷增加不多,原子半径减小缓慢,有电离能增加不如主族元素明显.由于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过渡元素均表现金属性.\x0d(3)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加,有效核电荷增加不多,则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电离能由大变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x0d(4)同一副族电离能变化不规则.)
题3: 【为什么副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不大】
副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填充在次外层或者倒数第三层.虽然核电荷数增加,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加,但电子填充在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对最外层排斥力也增加,抵消了核对最外层吸引力增大的影响.副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不大,最外层电子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也不大.
题4: 为什么N的第一电离能比O大[化学科目]
N的第一电离能为1400KJ/mol;
O的第一电离能为1310KJ/mol.
你看N族元素,p轨道是半满,是比较稳定的.
(所以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这就是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原因.)
要想把其中一个p电子电离出来,自然要比电离O的要难得多,因为O是4个电子,
其中有一个相当于是被迫逼进px轨道的,要想把它电离出来自然要比电离N的半满结构的p电子容易得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题5: 【我们化学书上说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一次变大,那为什么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大?】[化学科目]
镁的电子排布是[Ne]3s^2,3p轨道全空较稳定,而铝是[Ne]3s^2 3p^1则不是全满,全空,半空中任意一种情况,不稳定,故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