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求..._化学_专属sss丶175

编辑: admin           2017-15-06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恶瑛;

    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生物科目]

    主要环境污染物有哪些:

    一、空气主要污染物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1.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2.氮氧化物(NOx)

    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毫克/立方米,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毫克/立方米.国家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的平均浓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5毫克/立方米.

    3.粒子状污染物

    空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其主要来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煤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和飘尘.

    (1)总悬浮颗粒物(TSP)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简称TSP.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飘尘.可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明显相关,当长年接触颗粒物浓度高于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气时,其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2毫克/立方米.

    (2)自然降尘

    自然降尘指粒径大于10微米在空气中经重力作用就能沉降到地面上的灰尘.其来源以风沙扬尘为主.人吸入灰尘会增加呼吸道的阻力,呼吸道出现狭窄现象.

    4.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时,降水即为酸雨.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水酸度pH

    题2: 环境影响因子和污染物在概念和类别上怎样区别?

    污染物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含有污染的(排放)都属于污染物.而污染因子是对污染物污染特性的描述.污染物中含有多种污染物质.但是污染物与污染物质混用明显,很多时候污染物指的是污染物质.

    影响因子包括常规因子与污水特征因子,常规因子有COD、BOD、SS、氨氮、总磷等,特征因子就是污染物(污水)中特有的污染物质,比如电镀厂废水中的各种重金属.

    题3: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数学科目]

    建议你看看《环境化学》或者《环境科学导论》,或者《环境工程学》,里面可能有比较系统的答案给你 ,个人意见

    题4: 列举10个世界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概况.我急用!拜托了,不用太详细!这是三个问题,分开答!

    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气候

    撒哈拉沙漠:热带沙漠气候

    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德干高原: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地中海气候

    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西欧平原:温带海洋性气候

    塔里木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沿岸:寒带苔原气候

    南极冰原:寒带冰原气候

    青藏高原: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国家:中国,人口第一,国土面积第三;俄罗斯,国土面积第一;加拿大,国土面积第二;美国,经济军事最发达国家;巴西,南半球面积最大国家;澳大利亚,大洋洲主体;印度,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日本,亚洲经济最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欧盟最主要三国;沙特阿拉伯,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

    请自己再补充一些,这些仅供参考

    题5: 【甘肃教育出版社的,第四章的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试题与答案重在答案】

    就全球来看,世界共有如下主要气候:

    (一)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的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所控制.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赤道辐合带、瓦克环流、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全年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是入超的,因此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130cm以上.本带可分为5个气候型,其中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型又可划分为3个亚型.

    1.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5°~10°以内,宽窄不一,主要分布在非洲扎伊尔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与大洋洲间的从苏门答腊岛到伊里安岛一带.这里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很大,因此长夏无冬,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一般小于3℃,日较差可达6~12℃.由于全年皆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风力微弱,以辐合上升气流为主,多雷阵雨,因此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最少月在6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这与赤道辐合带位置的变动有关.

    2.热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正当迎风海岸,全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气候具有海洋性,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8~25℃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皆小.由于东风(信风)带来湿热的海洋气团,所以除对流雨、热带气旋雨外,还多地形雨,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一般以5~10月较集中,无明显变化.

    3.热带干湿季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5°~25°之间.这里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时,位于信风带下,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是为干季.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赤道辐合带移来,有潮湿的辐合上升气流,是为雨季.一年中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湿季中蒸散量小于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在750~1600mm左右,降水变率很大.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18℃以上,干季之末,雨季之前,气温最高,是为热季.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等地.这里热带季风发达,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时,降水稀少.而当赤道气团控制时,降水丰沛,又有大量的热带气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在 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较差在3~10℃左右,春秋极短.

    5.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在副热带及信风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在南、北半球各约以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伸展,平均位置大致在纬度15°~25°间.因干旱程度和气候特征不同,可分为热带干旱气候(5a)、热带(西岸)多雾干旱气候(5b)和热带半干旱气候(5c)三个亚型.5a,5c是热带大陆气团的源地,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有极端最高气温.5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因此降水量极少.5c位于5a的外缘,大半年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干燥少雨,在太阳高度大的季节,赤道低压槽移来,有对流雨,因此出现一短暂的雨季.5b位于热带大陆西岸,有冷洋流经过,终年受海洋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多雾而少雨,降水量极小,但气温较凉,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皆小.

    (二)中纬度气候

    这里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角逐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该地带一年中辐射能收支差额的变化比较大,因此四季分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18℃以下,有4~12个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全年可能蒸散量在130~52.5cm之间.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显著.再加上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大陆面积较大,受海陆的热力对比和高耸庞大地形的影响,使得本带气候更加错综复杂.本带共分8个气候型.

    6.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在热带干旱气候向高纬度的一侧,约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它是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和信风带背岸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因干旱程度不同可分为干旱6a与半干旱6b两亚型.

    6a副热带干旱气候具有少云、少雨、日照强和夏季气温特高等特征.但凉季气温比5a型低,气温年较差较5a型大,达20℃以上.凉季有少量气旋雨,土壤蓄水量略大于5a型.6b副热带半干旱气候位于6a区外缘.夏季气温比6a型低,冬季降水量比6a型稍多.

    7.副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副热带亚欧大陆东岸,约以30°N为中心,向南北各伸展5°左右.这里是热带海洋气团与极地大陆气团交绥角逐的地带,夏秋季节又受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因此夏热湿、冬温干,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左右,气温年较差约在15~25℃左右.降水量在750~1000mm以上.夏雨较集中,无明显干季.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8.副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于南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副热带东岸约为南北纬20°~35°.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夏季受海洋高压西缘流来的潮湿海洋气团的控制.由于所处大陆面积小,未形成季风气候.冬夏温差比季风区小,降水的季节分配比季风区均匀.

    9.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候)

    分布于副热带大陆西岸30°~40°之间的地带.这里受副热带高压季节移动的影响,在夏季正位于副高中心范围之内或在其东缘,气流是下沉的,因此干燥少雨,日照强烈.冬季副高移向较低纬度,这里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带来大量降水.全年降水量在300~1000mm左右.冬季气温比较暖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在4~10℃左右.因夏温不同,分为两个亚型.9a凉夏型,贴近冷洋流海岸,夏季凉爽多雾,少雨,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下,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9b暖夏型,离海岸较远,夏季干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冬季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稍大.

    10.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约40°~60°的地带.这里终年盛行西风,受温带海洋气团控制,沿岸有暖洋流经过.冬暖夏凉,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下,气温年较差小,约在6~14℃左右.全年湿润有雨,冬季较多.年降水量750~1000mm左右,迎风山地可达2000mm以上.

    11.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约35°~55°的地带.这里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盛行东南风,温暖湿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北温差小.气温年较差比较大,全年降水量集中于夏季,降水分布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减少.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冬季寒潮爆发时,气温在24小时内可下降10余摄氏度甚至20余摄氏度.

    12.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北美100°W以东的温带的地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而寒冷,有少量气旋性降水.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的侵入,降水量较多,但不像季风区那样高度集中.这里季节鲜明,天气变化剧烈.

    13.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在35°~50°N的亚洲和北美洲大陆中心部分.由于距离海洋较远或受山地屏障,受不到海洋气团的影响,终年都在大陆气团的控制下,因此气候干燥,夏热冬寒,气温年较差很大.因干旱程度不同可分为温带干旱气候(13a)和温带半干旱气候(13b)两个亚型.

    三)高纬度气候

    高纬度气候带盛行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冰洋锋上有气旋活动.这里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为负值,所以气温低,无真正的夏季.空气中水汽含量少,降水量小,但蒸发弱,年可能蒸散量小于52.5cm.本带可分为三个气候型.

    14.副极地大陆性气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区.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间.冬季长,一年中至少有9个月为冬季.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小,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大陆性最强,冬温极低.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7个月的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土壤冻结现象严重.由于暖季温度适中,又有一定降水量,适宜针叶林生长.

    15.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中.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年可能蒸散量小于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左右.其纬度位置已接近或位于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40℃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间气温仍可降到0℃以下.在冰洋锋上有一定降水,一般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在内陆地区尚不足200 mm,大都为干雪,暖季为雨或湿雪.由于风速大,常形成雪雾,能见度不佳,地面积雪面积不大.自然植被只有苔藓、地衣及小灌木等,构成了苔原景观.

    16.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格陵兰、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全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皆为干雪,不会融化,长期累积形成很厚的冰原.长年大风,寒风夹雪,能见度恶劣.

    四)高地气候

    在高地地带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诸要素也随着发生变化,导致高山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为了区分因高度影响和因纬度等因素影响的气候,也因为高山气候仅限于局部范围,所以高地气候单列为一大类而没有包括在低地分类系统内.

    高山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这种垂直地带性又因高山所在地的纬度和区域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其特征如下

    (1)山地垂直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地本身的差而异在低纬山地,山麓为赤道或热带气候,随着海拔的增加,地表热量和水分条件逐渐变化,垂直气候带依次发生.这种变化类似于低地随纬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如果山地的纬度较高,气候垂直带的分异就减少.如果山地的高差较小,气候垂直带的分异也就较小.

    2)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烙印”例如,赤道山地从山麓到山顶都具有全年季节变化不明显的特征.珠穆朗玛峰和长白山都具有季风气候特色.

    (3)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主要以热量条件为垂直差异的决定因素 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关系.这种地区的干燥度都是山麓大,随着海拔的增高,干燥度逐渐减小.

    (4)同一山地还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显隐等局地条件不同,气候的垂直变化各不相同山坡暖带、山谷冷湖即为一例.山地气候确有“十里不同天”之变.

    (5)山地的垂直气候带与随纬度而异的水平气候带在成因和特征上都有所不同

  •   4
  • 相关文章

    pb是什么元素
    默契是什么意思
    笔耕不辍的意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下一句
    殿前拾得露华新
    化学反应的本质
    氢氧化钠的性质
    初中化学计算题
    氧化镁的化学式
    碱的化学性质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