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的沸点】煤油的凝固点,沸点分别是多少?_物理_至爱佳英134

编辑: admin           2017-15-06         

    由于煤油成分复杂

    所以不同质量的煤油的凝固点和沸点有所差别

    但是

    沸点一般高于150℃,凝固点低于-30℃

    其他同学给出的参考思路:

    煤油凝固点是-30℃,沸点是325℃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A.沸点较高B.沸点较低C.凝固点较低D.凝固点较高[物理科目]

    常用温度计中的酒精是液态的,液态的酒精在温度降低时,可能凝固,涉及到凝固点.
    液态的酒精是温度升高时,可能沸腾,涉及到沸点.
    南极温度很低,液态的酒精温度降低,可能要凝固,此时不凝固,说明酒精的凝固点比较低.
    故选C.

    题2: 【鸡蛋的凝固点和沸点平时看到大人打鸡蛋,能看出鸡蛋属于液体……那么它的凝固点和沸点呢?】[物理科目]

    没有 凝固点和沸点 因为鸡蛋属于有机物 有机物是没有 明确的凝固点和沸点

    题3: 汽油.煤油.柴油.机油的沸点比较?[化学科目]

    1.汽油是混合物,不叫沸点,而叫馏程,一般在30——205度,密度为0.70--0.78g/cm3

    2.不同用途的煤油,其化学成分不同.同一种煤油因制取方法和产地不同,其理化性质也有差异.各种煤油的质量依次降低:航空、动力、溶剂、灯用、燃料、洗涤煤油.一般沸点为110-350℃.

    3.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

    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

    4.机油的沸点范围240-400℃

    题4: 煤油的沸点是?[化学科目]

    煤油

    理化性质

    不同用途的煤油,其化学成分不同.同一种煤油因制取方法和产地不同,其理化性质也有差异.各种煤油的质量依次降低:航空、动力、溶剂、灯用、燃料、洗涤煤油.一般沸点为110-350℃.

    各种煤油在常温下为液体,无色或淡黄色,略具臭味.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和其他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爆炸极限为2-3% .一般沸点为110-350℃.

    煤油因品种不同含有烷烃28-48%的,芳烃20-50%,不饱和烃1-6%,环烃17-44%.碳原子数为10-16.此外,还有少量的杂质,如硫化物(硫醇)、胶质等.

    接触机会

    生产与使用人员.

    侵入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皮肤.

    毒理学简介

    人吸入最大耐受浓度为15 g/m3,10-15分钟.成人经口LDL0:100 ml.

    一般属微毒-低毒.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一般有吸入气溶胶或雾滴引起粘膜刺激.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口服煤油时可因同时呛入液态煤油而引起化学性肺炎.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极为少见,多为误服中毒,主要表现为口腔、咽喉和胃肠道的刺激症状,如恶性、呕吐、呛咳、上腹不适、腹痛和腹泻等.严重者可见粪便带血.

    吸入中毒表现胃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呼吸频而浅、胸部不适和胸痛,可有肺部干罗音等体征.严重着发生化学性肺炎.煤油所至的化学性肺炎为渗出性出血性的支气管炎.有剧烈咳嗽、咯血痰,有时为血性泡沫痰,呼吸困难,胸痛,紫绀,听诊可闻湿性罗音,体温升高,X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吸入中毒,经口中毒多发生于大量煤油服入时(30 ml以上).临床表现可有短暂的兴奋,随即转入抑制状态.常见症状为乏力、酩酊状态、意识恍惚、震颤、共济失调,严重者烦躁不安、谵妄、意识模糊、昏迷、惊厥.其它方面如心血管系统也常受累,尤其是心室颤动常为死因之一.也有肾脏(主要是肾小管)损害.

    题5: 酒精的沸点是78度,煤油的是多少?温度计内的煤油[化学科目]

    理化性质

    不同用途的煤油,其化学成分不同.同一种煤油因制取方法和产地不同,其理化性质也有差异.各种煤油的质量依次降低:航空、动力、溶剂、灯用、燃料、洗涤煤油.一般沸点为110-350℃.

    各种煤油在常温下为液体,无色或淡黄色,略具臭味.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和其他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爆炸极限为2-3% .一般沸点为110-350℃.

  •   4
  • 相关文章

    红外线的应用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太阳从西边升起
    音速是多少
    一度电多少瓦
    压强公式
    温度计的使用
    听诊器原理
    密度单位换算
    机械效率公式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