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吸收部位】蛋白质、脂质、糖类分别在人体内哪些部位分解吸收?_生物_绣专用粉498
编辑: admin 2017-15-06
-
4
人们把糖类、脂肪与蛋白质称为三大营养素.它们的消化与吸收情况直接与人体胖瘦相关.虽然这三大营养素都进入同一消化管道,但其消化与吸收过程却并不是一样的.
糖类是我们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化学结构最简单、最基本的糖分子,如葡萄糖、果糖、木酮糖等叫作单糖.两个单糖分子结合成为双糖,如蔗糖、麦芽糖及乳糖等.多个单糖结合在一起就为多糖了,我们主食中的糖类——淀粉即是其中之一.我们肠道只能吸收单糖,我们身体所能利用的糖也只有单糖,故消化的目的,就是将吃进去的双糖或多糖分解成单糖.口腔与肠道中有专门分解糖类的酶,使双糖或多糖分解成为葡萄糖等单糖.单糖在小肠上部,由一种叫作“载体蛋白”的物质在钠盐的协助下将它载进入血液而供人体必需.在多种单糖中,以葡萄糖的输入最快.
脂肪也是能量中的供应者.脂肪的分解,主要是靠胰液与胆汁,也是由小肠壁吸收.食物中的油脂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的不停蠕动,将它与胆汁反复搅拌,互相掺合成微细的脂肪小滴,然后由胰液中的消化脂肪酶将脂肪分解,然后由小肠壁吸收.有些脂肪溶解在胆汁中,构成混合微团,这些微团也能被小肠壁吸收.
蛋白质主要是作为身体生长、更新、修补的原料,而提供能量不是它的主要任务.蛋白质如果不经身体消化、分解,不仅不能被吸收,而且尚可能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蛋白质入胃后,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多肽,多肽进入肠道后进一步消化变成氨基酸,然后在小肠中载体蛋白及钠的协助下,而越过肠粘膜这道关卡进入血液.
由此可知,以上三大营养素吸收太多或消耗太少,将会导致肥胖;相反,如果它们的消化或吸收过程受阻碍,或消耗太多,均将会使人消瘦.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糖类,脂质,由什么元素构成?[生物科目]
答:蛋白质由C、H、O、N,有的含有P、S,有的含有Fe、Mn、Zn、Cu、I等.糖类由C、H、O.
脂质由C、H、O,有的含有N和P.
题2: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体内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什么?[化学科目]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是供给氮的唯一来源,其含量约占人体总固体量的45%.人体的一切细胞组织都由蛋白质组成.许多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缺少蛋白质就不存在.
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按特定的排列顺序通过肽键连接成有一定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如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有运输作用的血红蛋白、有运动功能的肌肉收缩蛋白、生物膜的结构蛋白,某些激素和毒素也是蛋白质.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立体结构都不同.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通过化学合成途径人工合成蛋白质.1965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首先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蛋白质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蛋白和球蛋白;按溶解度可分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不溶的硬蛋白;按组成可分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完全由氨基酸所组成;复合蛋白则是简单蛋白与其他物质的复合体.依所含的物质,可分为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色素蛋白、磷蛋白等.蛋白质是食物营养的重要成分,含全部必需氨基酸者称“完全蛋白”,如酪蛋白、卵蛋白、大豆球蛋白等.缺某些必需氨基酸的食物蛋白称为“不完全蛋白”,如明胶,用它做唯一的蛋白质食物时,会引起营养不良症.生物分泌的蛋白质如蚕丝、毛、角、筋、皮等可作为轻工业的原料.脏器是制备蛋白类药物(如细胞色素C)的原料.
题3: 【人体内若糖类不足脂肪和蛋白质哪种先氧化分解供能】[生物科目]
脂肪啊,同等质量的三大营养物质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最多了,而且脂肪还是储能物质.蛋白质还得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呢.
题4: 【人体内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如果一个因病不能进食的人,消耗自身的有机物以获得能量,其顺序应该是()A.糖类、蛋白质、脂肪B.糖类、脂肪、蛋白质C.脂肪】[生物科目]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和修复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因此如果一个因病不能进食的人,就无法从食物中获得糖类,则先消耗现有的糖类来提供能量,继而消耗储存的脂肪,最后分解蛋白质.
故选:B
题5: 检测生物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所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生物科目]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4.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一) 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问 题
解 释
1.制备组织样液.
(≠组织液、≠细胞液)
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
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
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2.注入2mL组织样液.
3.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
(现配现用、先混后加)
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
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
Cu ( OH ) 2生成.
4.水浴加热: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色 → 棕色 → 砖红色(沉淀)
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
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缩短实验时间.
(二)脂肪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问 题
解 释
取材、切片、制片: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
干种子要浸泡3-4小时,新花生的浸泡时间可缩短.
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切片要尽可能薄些,便于观察.
染色:在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色3分钟)或苏丹Ⅳ染液(染色1分钟).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漂洗: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镜检:先低后高(高倍镜用法:移物换器时针反),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
装片不宜久放.
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
三、蛋白质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问 题
解 释
制备组织样液.
(浸泡、去皮研磨、过滤.)
黄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浆,
也可购新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间.
加样液约2ml于试管中,
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匀,溶液变紫色.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
CuSO4溶液不能多加.
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
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否则CuSO4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可用蛋清代替豆浆.
蛋清要先稀释.
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
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附:淀粉的检测和观察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碘液不要滴太多
以免影响颜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