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中用消毒或者灭菌】【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_生物_vxnjmuzq
编辑: admin 2017-15-06
-
4
消毒: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灭菌: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温蒸汽灭菌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何谓灭菌与消毒?常用的灭菌与消毒的方法有哪些?】[生物科目]
消毒只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不再能引起人发病.而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和清除掉,包括非致病微生物.
(总之,消毒只要求场所与物品达到无害化水平,而灭菌则要求达到没有一个活菌存在.)
且两者选用的处理方法不同.灭菌与消毒相比,要求更高,处理更难.灭菌必须选用能杀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细菌芽孢)的物理方法或化学灭菌剂,而消毒只需选用具有一定杀菌效力的物理方法、化学消毒剂或生物消毒剂.将灭菌的处理方法用于消毒不仅是杀鸡用牛刀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产生本来可以不发生的副作用;而如果将消毒的处理方法用于灭菌,将会导致灭菌失败.
应用的场所与处理的物品不同.灭菌主要用于处理医院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诊疗用品和需要灭菌的工业产品,消毒用于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的物品,也用于医院中一般场所与物品的处理.
常用的灭菌、消毒法:
1.高压蒸气法:应用最普遍,效果亦很可靠.高压蒸气灭菌法用于能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制品等;
2.煮沸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等物品;
3.火烧法:适用于金属器械;
3.药液浸泡法:适用于锐利器械、内镜和腹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
4.甲醛蒸气熏蒸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搪瓷及各种导管
希望有用
PS留
题2: 微生物实验室灭菌[物理科目]
我这学期亲自参与过微生物实验室灭菌全过程.
我们使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锅.首先将分装好的试管或者需要灭菌的三角瓶用报纸通过棉线捆扎牢固,一可以避免试管混乱,二是可以防止三角瓶等容器棉塞不够紧,而后期进入空气污染溶液.
这一步完了就可以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当然这之前要往灭菌锅中加入水,然后放入容器,盖上锅盖,打开电源,调制温度和时间,在温度上升的过程需要有人守在锅旁,盯着压力表防止里面压力过大使得液体冲开瓶塞,是之前所做成为无用功.调控压力可以通过放气和防水完成.
最后进入灭菌阶段,当达到指定温度并稳定后,就不用人在守着,只要等着30分钟或其他倒计时时间一到,压力恢复正常,就可以打开锅盖,拿出灭菌的容器即可.
题3: 实验室高压灭菌的条件是什么
对于一般的试剂、溶液或玻璃器皿等,一般是用121℃高温灭菌20,装液量多的或者含玉米浆的则需30甚至更长时间.
而对于葡萄糖、乳糖等则需115℃高温灭菌20-30分钟.温度太高容易变色.
一般的灭菌锅只能显示压力值,温度则是不准确的,依据冷空气排放程度来说,冷空气排的越干净,则实际温度和标注温度越接近.
还有一部分是不适合高温灭菌的,如抗生素、维生素等等,则需用无菌水配制后过滤除菌.
题4: 【实验室对培养皿灭菌用什么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
题5: 【无菌技术的常用灭菌方法】[生物科目]
热灭菌法
热灭菌法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一切蛋白质变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细胞死亡.通常有干热、湿热和间歇加热灭菌等法.
干热灭菌
直接利用火焰将微生物烧死(如烧接种环、载玻片和试管口等).不能用火焰灭菌的物品则利用热空气灭菌,将物品放在烘箱中加热到160~170℃,持续90分钟,此法适用于玻璃、金属和木质的器皿.
湿热灭菌
以沸水、蒸气和蒸气加压灭菌.巴氏灭菌法就是湿热灭菌,此法有两种方式,①低温长时间处理:在61.7~62.8℃下处理30分钟;②高温短时间处理:在71.6℃或略高温度下处理15分钟.在上述诸法中,以蒸气加压灭菌效果最好,可用常压蒸气灭菌,也可在高压蒸气锅中(一般使用1千克/厘米2)灭菌,其蒸气温度可达121℃,能将耐热的芽孢在30分钟内全部杀死.但对某些易被高压破坏的物质,如某些糖或有机含氮化合物,宜在0.6千克/厘米2压力下(110℃)灭菌15~30分钟.
间歇灭菌
间歇灭菌连续3天,每天进行一次蒸气灭菌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不能耐 100℃以上温度的物质和一些糖类或蛋白质类物质.一般是在正常大气压下用蒸气灭菌 1小时.灭菌温度不超过100℃,不致造成糖类等物质的破坏,而可将间歇培养期间萌发的孢子杀死,从而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辐射灭菌
辐射灭菌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射线进行灭菌的方法.较常用的有紫外线,其他还有电离辐射(射线加快中子等).波长在25000~80000纳米之间的激光也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以波长26500纳米最有效.辐射灭菌法仅限于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设备复杂,难于广泛使用.
渗透压灭菌
渗透压灭菌利用高渗透压溶液进行灭菌的方法.在高浓度的食盐或糖溶液中细胞因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结果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化学试剂灭菌
大多数化学药剂在低浓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浓度下起杀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学灭菌剂必须有挥发性,以便清除灭菌后材料上残余的药物.
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一、消毒技术(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 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
一、消毒技术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
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 高度危险的器材
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 中度危险的器材
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 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
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 微生物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
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
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3)病毒
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4)真菌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 微生物的数量
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 有机物的存在
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②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③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④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消毒剂中重金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
4. 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响小.
5. PH值
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①对消毒剂的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分子结构.②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消毒剂杀菌效果好.在碱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发挥作用.
6. 处理剂量与监测
保证消毒、灭菌处理的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