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山海经得注释啊全部的-bbs.verypsp-数
编辑: admin 2017-12-03
-
4
http://bbs.verypsp.com/viewthread.php?tid=63224 能下,有翻译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山海经》注释山海经中经常有这么一句“是食人”,是“(它)是吃人的”还是“(它)可供人食用”?[语文科目]
意思是它是吃人的
类似问题2:《山海经》的解释!急~~~~~~~~~~~~拜托!解释 要准确.简单而明确![语文科目]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基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有很
多奇怪的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长着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眼
睛也长在背上,名称是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会不产生恐惧心.山中还
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鸡却长着三个脑袋、六只眼睛、六只脚、三只翅膀,名
称是■■,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感到瞌睡.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y))
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xi4n)则[其] 郡县大水.
【译文】从柜山往东南四百五十里,是座长右山,没有花草树木,但有
很多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名称是长右,叫的
声音如同人在呻吟,任何郡县一出现长右就会发生大水灾.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①.有兽焉,其状
如人而彘(zh@)鬣(li6)②,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hu2i),其音如
斫(zhu$)木,见(xi4n)则县有大繇(y2o)③.
【注释】①金:这里泛指金属矿物质.以下同此.②鬣:牲畜身上刚硬的毛.③繇:通“徭”.
【译文】再往东三百四十里,是座尧光山,山南阳面多产玉石,山北阴
面多产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人却长有猪那样的鬣毛,冬季蛰伏在洞
穴中,名称是猾褢,叫声如同砍木头时发出的响声,哪个地方出现猾褢那里
就会有繁重的徭役.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①,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f))
虫(hu!).
【注释】①羽山: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祝融曾奉黄帝之命,将大禹的父亲鲧杀死在羽山,一说
是鲧被帝舜杀死在羽山的,所以,这座山很有名.
【译文】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羽山,山下到处流水,山上经常下雨,
没有花草树木,蝮虫很多.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q*)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座瞿(q*)父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
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译文】再往东四百里,是座句余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
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①,东望诸■(p0).有兽焉,其
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zh@),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
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z9)鱼②.
类似问题3:求山海经中的一些解释又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语文科目]
一、1、谣:唱歌不用音乐伴奏,可译为吟唱.
2、宪翼:水名.可不译.
3、判木:劈木头.也可理解为敲击木头.“音如判木”,就是声音像劈木头一样.
二、妒:妒忌.有点像今天所说的吃醋.
三、1、痹:雌性鹌鹑.见《汉语大字典》“痹”pí.《尔雅·释名》.
2、放士:有才智之士被放逐.“放土”乃“放士”之误.
四、禺:猴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版):yù.兽名.猴属,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
五、1、彘鬣:猪脖子上长的鬃毛.彘,zhì,猪:鬣,liè.兽颈上的长毛.
2、冬蛰(zhé):冬天蛰居不出,这里指动物冬眠.
3、斫(zhuó)木:砍树木.
4、繇,yáo.(此处不读you)动摇,动乱.
五、译文:山里生长着一种鸟,它的形貌很像鸡,身披五彩羽毛,名叫凤凰.它头上的花纹成“德”字形,翅膀上的花纹成“义(义)字形,背部的花纹成“礼(礼)字形,胸部的花纹成“仁”字形,腹部的花纹成“信”字形.
类似问题4:山海经有人能解释吗?[语文科目]
因为古代人对地理,特别是虚无难以考证的民俗这方面都不感兴趣.所以使得山海经的内容的原始性有了很大的保证.也就是说の成书之日起,恐怕内容一字一词也未被后人修改过,所以很有价值.
而我内心疯狂的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每一个被沧海桑田改造,被掩埋的上一个文明,或者说更早与三皇时代的地理人文信息.
而且进化论,遗传学都证明了,大自然是优化与淘汰并存,所以上面的有些奇怪的描述根本不能因为现在不存在而被认为是想象编造的.
至于想要深入理解,我认为应该从地理开始,按方位把所有的地理山水海洋映入心中了,再在上面添加动植物,在添国家,最后添加神怪轶事.
这样大概可以了吧.貌似现在有人做出了比较全面的山海经图画了,可以拿来参考一下的.最后在旁边加一幅禹贡九州图就更好了.
类似问题5:谁给解释下这句山海经?《山海经·西山经》中有记载:“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山海经-(20张)[语文科目]
(从这里)往西一百七十里,有一个叫南山的地方,山上有很多细粒的丹砂.丹水从这里流出,流向北方,注入渭水.这里的野兽大多是凶猛的豹子,鸟类大多是鸤鸠.
丹粟:细粒的丹砂.
尸鸠:鸤鸠,查了一下,有说是布谷鸟,不晓得是不是.
南山:有指终南山,祁连山,南屏山,荆南山.至于究竟是哪个,楼主可以联系上下文,定个点,再在地图上看,这个点西面一百七十里的地方,大概可能是什么山.古代的长度跟现代不同,这个就更麻烦了,如果楼主只是了解一下的,知道大约的意思就可以了.
这是我自己的翻译,如果不对,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