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练笔的体会-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编辑: admin 2017-12-03
-
如学了《桂林山水》的第二、三段,就利用这种写法写《家乡的海》片断;学了《丰碑》一文,就练写《我最尊敬的一个》;学了《落花生》一文,就一事一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心得、体会;学了《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就联系写参观记、游记;学了《可爱的草塘》就练写《可爱的校园》等等。
我一直都有自己的“采蜜集”。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采集有用的资料,自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每期要有一篇符合...
展开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第八课小桥流水人家五年级,第五大题小练笔 [语文科目]
我拉着老马继续向前走.看见一条细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溪上架着一条只有一尺宽的小木桥,木板凹凸不平,异常简陋.溪水哗哗地流着,是那样自由,那样欢畅,那样的无忧无虑.听着流水,惆怅的心情竟有了淡淡的释然.
昏黄的天空中飘着几缕从那户人家冒出的袅袅轻烟,带着饭香的气味迎面扑来.我回头望了望,淡黄的窗纸上映着一家三口幸福的笑影.回头看看我自己,孤苦伶仃,孤身只影,即使有老马陪伴,也透不出一丝温馨.我的家人,却在遥远的故乡.
类似问题2:课外练笔本的名字
随笔
边走边看
心情画板
类似问题3:如何把随文小练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语文科目]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篇幅短小,不必成篇.几句话,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可以作为课堂训练,也可作为课外作业.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轻松.
要使小练笔充分的发挥作用,首先老师再课前,要精心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根据训练要求,设计内容.设计的题型多种多样,可以是续写,可以是改写,可以是编剧本,可以是编童话等.
类似问题4:课外练笔是什么?[语文科目]
课外练笔简单一点就是写作文.
开展课外练笔,是改变作文教学冷冷清清的局面和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外练笔有利于养成学生观察、阅读、思考、写作的良好习惯.练笔的方式和要求可以灵活,可以天天练,也可以隔日练;可以写三五百字,也可以写千八百字;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形式不拘,内容不限,自由自在地写“放胆文”
类似问题5: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 心得体会
今年开学,我们学校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要求班主任带上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接到这样一个任务,我觉得非常担忧.一是班级人数多,有76个同学,而且居住地比较分散,一个一个去家访,任务艰巨.二是白天要上课,批改作业,没有时间,要是利用下班和周末去家访,又觉得不太方便,怕影响家长生活.怎么办呢?纵然有很多担忧,但毕竟事在人为,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只要尽力用心去做.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好.
于是,我和搭档邓老师开始了我们的家访,感动颇多
感动之一:家长的热情
家访期间,我们每到一个家庭,都能看见家长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我们都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和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虽然有的家长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交流中仿佛我们是知心朋友.为配合我们的家访,很多家长特意提早下班在家等候,甚至有的家长请假调休,在家等候我们老师去家访.虽然对每户家庭的家访只有半个小时左右,但很多家长提前准备等半天之久.家访中,我们对家庭具体在哪不熟悉,家长主动提出说我们老师到了附近就电话联系他们,然后来接我们.有些家长知道我们要去家访,还早早准备了饮料、水果等,虽然我们不吃不喝,但家长的热情温暖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家访的脚步更坚实.
感动之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整个家访过程中,我发现家长不管是本身文化程度或高或低,不管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对孩子早期教育都比较重视.孩子小小年纪学画画的,学乐器的,学书法的,有的还参加了各种考级.虽然不是所有家访的学生都这样,但可以看出如今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家长,我深深地感动着.因为我知道,孩子每取得一点成绩,哪怕很微小,也是与家长无私的付出息息相关的.在被感动的同时,我顿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
作为普通的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平凡的.平凡得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平凡得像长江里的一滴水,但我为自己能找到自己平凡的位置而快乐着.人生中可以追求的的东西很多,每天能快乐地生活,我认为就是幸福的.学生和家长对你的理解、认可、肯定、支持是最宝贵的,里面包含素不相识的能温暖人心的爱,它让人满足、快乐.家访很累,但我学到也得到很多宝贵的东西,让我感到真正的快乐.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到肥仔周成梁家去家访.
肥仔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雷人学生.不仅成绩差,而且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满口粗话,暴力攻击同学,只要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用粗话脏话骂人,同学对他敬而远之.我常被他雷得焦头烂额,有点茫然不知所措.我那天是晚上六点多钟到他家的.当时他们一家祖孙三代正为孩子做作业的事闹得不愉快.不过老师一进来他们就停止了争吵,并热情地接待了我.孩子爸爸也是个爽快直率的人,开门见山谈孩子的缺点,孩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真有点恨铁不成钢.他坦然承认跟孩子讲道理不听时会采取粗暴的行为,用威胁性的语言厉声斥责,甚至动手打.而孩子的妈妈对孩子极其温柔、慈祥,无原则地宠爱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对于孩子的要求她会无条件地满足.所以孩子对她有过分的依恋,但只会对妈妈提要求而把妈妈的叮咛当耳边风.
从他们的谈话中无数次地流露出家庭里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发生不愉快.当爸爸批评孩子或者要纠正孩子的某个行为时,妈妈会在旁边责怪爸爸说话没水平,教育方式太严厉太粗暴,最终引发一场家庭纠纷,夫妻俩吵得不可开交,吵完后就是无休止的冷战,爸爸干脆不理孩子,而妈妈更加宠爱孩子了.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十一岁了,已经上五年级了,至今还是跟妈妈同床睡.“你不陪我睡,我就不睡觉”这句话就是孩子胜利的法宝.
听了她们的谈话,我深深地感叹: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家庭和睦与幸福的指数跟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品德的熏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教育不一致、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身心能健康吗?同样的道理,一个家庭里的孩子身心不健康,那做父母的能不操碎了心吗?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吗?
可我只是一个老师,跟家长是合作者,不是裁判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判爸爸妈妈谁对谁错.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都是爱孩子,都想望子成龙.爱孩子、望子成龙本身就没错,只是他们不明白孩子自己的爱对孩子已经造成伤害了.严厉要求、态度粗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伤害,而百般溺爱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利.他们接受我去家访,面对孩子的问题直言不讳,坦然面对,当然是希望我能帮助他们,与他们一起教育好孩子.这也是我的职责呀.
我们谈话的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我首先安慰他们:“孩子的行为习惯确实不是很好,经常惹事生非、耍无赖;但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他的篮球乒乓打得不错,有时候也听老师讲道理,遵守约定啊……孩子现在还小,可塑性还强,你们千万别对他失去信心.”爷爷附和道:“是啊,是啊,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的注意还来得及”.
我又接着说“教育孩子确实不容易,一个孩子的成长你们不知付出了多心血和汗水.你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都爱孩子.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父母智慧的爱、理智的爱相伴.爱不是一种态度,不是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而是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否则,父母的爱会成为一种伤害.既然你们都是为了孩子着想的,今后多沟通、多交流.爸爸脾气暴躁,妈妈温柔,你们两个性格刚好可以互补,在教育孩子时是很好搭配的一对.妈妈看到爸爸教育孩子的态度粗暴,理智一点,可以拉拉爸爸的衣角或者给个眼神提醒,两个互相配合就避免发生家庭矛盾了.如果当着孩子的面指责的话,会引起孩子跟爸爸的敌对,同时把孩子的错误转移到爸爸身上.爸爸和妈妈双方,不管哪一方不对,都需要冷静,用巧妙的方法阻止.孩子行为习惯的问题多引导,以正面教育为主.恨铁不成钢,可钢铁是炼出来的不是恨出来的,对吧.所以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帮助他找出问题,一种方法不行那就换一种方法,总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不知是我的话感动了家长还是我诚恳的态度感动了家长,家长连连致谢.
最后我给他们提了建议:利用孩子对妈妈的感情依赖,那妈妈引导孩子看课外书,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如《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爱的教育》等,用书中蕴含的道理来启迪孩子心灵,利用课外书籍来陶冶孩子.孩子喜欢篮球、乒乓球、中国象棋,爸爸多陪孩子打打篮球、打打乒乓球,下下象棋,交流感情,那亲子关系不是更和谐了吗?
在肥仔家两个半小时的家访让我感觉有点累,可想想家长对我工作的全力支持,在谈话中流露出的信任,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力量.
-
4
首先,以激励和奖赏为主的讲评方式是增强学生练笔兴趣的关键.学生的练笔是他们的作品,对于他们而言,急需老师的肯定和赏识.所以,讲评时教师宜少讲其中的缺点,多讲其中的优点;宜委婉含蓄地讲他们练笔中的不足,浓抹重彩地讲他们练笔中的优点、亮点,多捕捉他们练笔中的成功之处并大加褒扬,甚至是在公开场合予以肯定.这样,学生的练笔积极性必然会进一步提高,进而使学生的练笔兴趣如江水猛涨,越练越高.
其次,讲评中要多树立优秀的练笔典型,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是因为,其一方面可以推介优秀练笔中使用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对于被评为优秀练笔典型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会促使他们在写好以后的练笔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同学写好练笔.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的练笔兴趣,学生的课外写作积极性才会增强,而“项目引趣”“生活添趣”“课堂激趣”“讲评增趣”则是激发学生练笔积极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