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
编辑: admin 2017-12-03
-
4
1.C 2.B 3.B 4.D 5.其明年/ 上废太子/ 诛栗卿之属/ 上以为绾长者/ 不忍/乃赐绾告归/ 而使郅都治捕栗氏/ 既已/ 上立胶东王为太子/ ...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藕花(清)和邦额 商丘宋文学,额禹航,僦①居湖干.薜荔衣墙,苔茸毯砌,地极幽僻.柴门面湖.夏秋之间,莲花最盛.宋性故爱莲,有诗百首咏之. 会夏日,倚门纵目;[语文科目]
1、D(司:掌管,主管)
2、D
3、B(文章没有提及书生拯救花妖)
类似问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语文科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武德中,补博州助教.补:补任
B、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草:起草
C、周病消渴,弥年不瘳.病:患病
D、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敕:整治
【解析】
答案为D.敕:下令;命令.
10、下列句子分虽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D)
①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
②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③补博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
④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
⑤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
答案为D.①说他被人侮辱,转到长安游仕.③说他每天只是喝酒,不把工作当回事.都与他的才能无关.
11、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C)
A、马周不被尊重,主要是他性格豁达随意.他任博州助教时因每日饮酒,不以工作为重,屡次受到责怪.
B、使马周得以发挥才能的机遇是他离开家乡投奔到中郎将常何家,并替常何书写奏折,经常何推荐,得到唐太宗赏识.
C、贞观十五年后,马周频繁调职,官职有升有降.皇帝曾御笔题赠马周,以示朝廷对他的嘉奖.
D、马周机敏,善于分析处理问题,长于陈述奏章,不愿揭示君主过失以博取身后之名,有淡泊功名的节操.
【解析】
答案为C.贞观十五年后,马周先后担任许多职务,先是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职务,又兼任检校晋王府长史.后又升迁中书令.后又与高士廉、刘洎一起辅佐太子.又在本来官职之外兼任吏部尚书.后来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一直是不断升迁的,并没有降.
类似问题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语文科目]
《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幼年丧父.
4资:财务,钱财.
5资:财务,钱财.
6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7 荻(dí):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8以:用……办法
9书:写.
10 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
11士人家:读书人家
12或:有时.
13因:借:……机会.
14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
15文字:文章
16资:财务,钱财.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启示】
欧阳修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础.
类似问题4:阅读下面文言文,戴高帽俗以喜人面谀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也.”师怒曰:[语文科目]
1、(1)别:告别 (2)宜:应该 (3)如:像
2、逢人/辄送其一
3、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见解)
4、送给“其师”了,因为他说:“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饮?”就是在阿谀、奉承“其师”,而“其师”也欣然接受了.
5、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被别人的“高帽”压昏了头脑,蒙住了眼睛.(意思对即可)
类似问题5: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习题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1、“赤足”在文中的意思是__红色的脚_____,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_光着脚_____.
2、“少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小女儿____,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__年轻的女子____.
1、其状如首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它的形状象乌鸦,头上有斑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女娃在东海上游泳,不小心淹死了因而没有回去.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常常含着西山上的木头、石头,用来填在东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