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族的作文帮忙写出风俗习惯,服装,传统节日等等.

编辑: admin           2017-12-03         

    1.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2.服饰: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3.节日:

    白族的节日颇多,除了和汉族一样的春节、元宵、清明、端阳、中元、中秋等节日外,还有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如绕三灵、小鸡足歌会、三月街、渔潭会、栽秧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其中以石宝山歌会最富于情趣.

    (1)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七月末尾三天,剑川以及邻具云龙、洱源、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禾族,达数万人,汇聚到剑川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和金顶寺四个地方的漫山遍野中,甚至在肃穆的寺内神像前,弹唱以白族情歌为主的对歌.有时歌逢对手,常常对唱几天几夜,难舍难分.歌会使原来并不相识的未婚男女青年结为终身伴侣.偶尔能见到自古遗流下的青年男女“野合”的习俗.

    (2)白族火把节

      每年农历6月25日,是白族民间的盛大节日——火把节.

      这一天,除举行划龙舟、赛马外,最有特色的活动要数耍火把.火把是用干树枝一类扎成或劈成的;凡洱海之的白族村寨,每村都有一棵大火把,扎火把的柴火和工作是由当年适逢有喜庆的一些家庭来组织的.火把节前几天,几家人便凑到一起商量和筹办.这天,他们请上二三十位村寨艺人骠悍男子来扎火把.大清早,贤淑的儿媳就蒸好了馒头和米;端上水果、糖,花生瓜子等,请扎火把的人品尝.扎火把时用山藤和篾片去捆扎干透的柴火于一根粗大的乔木上,当锣声传来,这是火把场在告诉村寨人一切就绪,人们奔走相告,一个个身强力壮的白族小伙子,七手八脚,将大火把竖起来.当大火把被点燃后,熊熊的火光直冲云霄,小孩们急不可待地点燃自己手中的小火把,向人们撒去一把把松香,顿时火花飞舞,示深深的祝福.

      在大火把熊熊燃烧的过程中,当五彩缤纷的大火把尖上的升座(用彩绸做成古时的“升”状,有两层和三层的,最讲究别致可达到五层)被烧掉下来后,青年男女和已婚夫妇蜂拥而来,正恋爱的男女青年抢到升座,表示比翼双飞,已婚夫妇抢到了据说会“早生贵子,吉祥如意”,当大火把火苗正旺时,大爹大妈背上孙子孙女,带上一串串铜铃,戴着草帽或撑着花伞,绕大火把溜达三周,表示去邪和愿小宝宝快长大练一身硬骨成人.另外,当伙又去抢树枝,带回家做成拦猪食的棒,祝愿猪长得更快更肥.娃子们还跑到稻田的田埂上“嚯、嚯、嚯……”撒上一阵松香火把,驱虫灭害.

      耍火把一直延续到深夜,随后,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会,带上每家邀请的亲戚朋友和不请自到的客人去赴果酒宴,可以品尝甘汁梨,还可以吃到大金帅苹果、雪梨、核桃果、雕梅等,喝上一道酽酽的苦茶和一巡巡大杯谷酒、米酒.待酒过三巡,可自由开怀畅饮……狂欢、酣畅,通霄达旦.

    (3)三月街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于每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旧城西的点苍山麓举行.传说“观音大士”开辟了大理地区,各族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届这个时期,都要远道而来聚会,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等.后来三月街又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甘、青、川、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以骡马、山货、药材交易为大宗,农民也在会期购置耕畜、农具,以备春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月街已成为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盛大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内外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如1992年,全国22个省市组团展销,商贸成交额达6.9亿人民币.还有东西方十多个国家国际友人和客商前来观光购物,已具有浓郁的国际交流色彩.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写白族的作文的结尾怎么写?[语文科目]

    孩子起床了”妈妈温柔的声音把我叫醒了,原来我做了一个梦,我心里想:假如我在白族,我一定会像梦里那么快乐!

    类似问题2:白族的风俗习惯作文500[语文科目]

    白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节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 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 ,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 .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白族大理三月街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从佛教讲经庙会演变而来,已 有1000多年历史,届时除商贸盛会外还伴有赛马和歌舞等活动,每年参加者数以十万计.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万人.善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白族服饰非常好看,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头饰也很有特色,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冠左边有一缕穗,代表“雪”,他的长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龄).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称男士为“阿鹏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来代表对客人的尊敬、热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礼节.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亲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开水,味醇甜.因开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后,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云南大理去玩,导游带我们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大厅,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见了我们,就请我们坐下,等候茶.一会儿,茶泡好了,他们请我们先品尝第一道茶,我以为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噜咕噜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来,一位白族阿姨见我大叫,就说:“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我听了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走吧,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三道是补血的.”我一听,很惊讶:苦茶也能补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给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爸爸问我:“感觉怎么样?”“好极了!”我高兴地叫起来.我就这样反复品尝这“三道茶”.感觉真是好极了!

    白族的习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里 尝尝吧.

    类似问题3:写白族住房的作文写住房的作文

    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类似问题4:作文《白族的泼水节》怎么写?作文的,350以上[语文科目]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此外,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泼水节每年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同时举行.西地均可从昆明乘飞机直达.1961年4月13日,周恩来总理曾参加过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从此以后,泼水节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有数以万千的中外游客视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类似问题5:白族介绍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元明时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汉字白读”.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   4
  • 相关文章

    节操是什么意思_现在的你还有节操吗?
    冬至是什么意思_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剖析冬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既励志又充满正能量
    歌舞韵律 语言文字的另类灵性沟通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心境之局
    椰子水 椰子汁 椰树之美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感
    文学哈姆雷特内心深处的对话To be or not to be你怎么解读?
    【关于动作描写的美文】关于描写动作的句子请大家看好,是句子,不要一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作文】【《一节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百度作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