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氢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弹爆炸时会释放出比
编辑: admin 2017-12-03
-
4
答案A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出更多的核能,因此利用核聚变原理制成的氢弹比利用核裂变原理制成的原子弹更有威力.氢弹释放的是核能而不是内能,故A项对,B项错,氢弹发生的核聚变是不可控制的,故C项错,故选A.小结:氢...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中国氢弹有多少枚
中国有263颗氢弹.其中31枚是300万当量.113枚是200万当量.其余为60到150万当量的.其中60万当量最多.大部分被做成弹头.300万大当量的做成了只可以由轰炸机投放的核弹.许多200万当量做成了核鱼雷.现在,我国正在将氢弹小型化,最成功的是3000吨的中子弹.可以由战术导弹或巡航导弹投送.氢弹炮弹正在研制.可以由火箭炮或大口径火炮投送.目前最重要的障碍时高透光透镜易碎成本太高.还有一点,我国氢弹技术非常成熟,不用铀来引爆,投放时先将重和超水冰冻再用用大功率激光经凸透镜来易爆,这样的核弹保养费用特别低.寿命很长.氢弹是中国数量最多的核弹.因为氢弹的制造成本低于铀弹或钚弹.特别是激光技术用作核弹技术,中国的核武器得到了长足发展,可以快速制造核武器.重水和超水的来源远远多于矿石.我国50万以上的氢弹多为80年以后产品.在激光引爆技术未成熟以前,我国只有5枚老式氢弹(已拆除另作他用),现在的全是新式的激光引爆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当量再大,可以在爆后一天或三天可以进入攻击地区.不属于脏弹
类似问题2:氢弹设计 只有两种的说法可靠吗[历史科目]
,要定义一下本文中的“氢弹”和“独立研制”.氢弹是对热核武器的通俗称谓,指的是点燃轻核聚变并自持燃烧释能的核武器.独立研制,指的是依靠自身的力量突破武器的物理原理并制造、试验核装置成功.因此,助爆裂变武器不是氢弹;从公开文献中学习和分析其他国家大气核试验降尘都与独立研制并不矛盾,而外国的主动援助与依靠间谍手段获得核技术(包括走私核材料和设备)则不是独立研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于苏联氢弹的研制过程知之甚少,不过苏联官方一直宣称苏联的氢弹完全是独立研制的.直到1990年8月,在苏联《自然》(Природа)杂志上才出现了两篇介绍当年氢弹研制历史的文章.同年,被称为“苏联氢弹之父”的Sakharov也出版了他的回忆录.但这些文章和书对氢弹突破的过程都叙述得非常简略.苏联解体后,当年的档案部分解密,越来越多的回忆和研究文章公开出版.
1996年5月,在Dubna召开了一次回顾苏联核武器研制历史的会议.同年,俄罗斯核科学家Goncharov,G.A.发表了他在会议上提交的论文,比较详细的叙述了苏联氢弹的研制历史:American and Soviet H-bomb development programmes:historical background,Physics Uspekhi,39,10,pp.1033-1044 (1996); Thermonuclear Milestones,Physic Today,49,11,pp.44-61 (1996).Goncharov曾在Sakharov的领导下工作,是当年苏联第一颗分级热核氢弹装置RDS-37的理论设计者之一,作为直接当事人他亲历了苏联氢弹突破的全过程.在文章撰写过程中,他又查阅和分析了大量历史文献和解密档案,因此他的叙述应该算是权威的.
此外,当年的苏联氢弹项目总负责人Khariton Y.B.和他的两位下属Adamskii V.B.,Smirnov Y.N.也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The way it was,The Bulletin of theAtomic Scientists,Nov 1996,pp 53-59.这篇文章主要是根据记忆所写的,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与Goncharov的文章略有出入.
2005年,Goncharov又发表了一篇文章,披露了更多的资料:The extraordinarily beautiful physical principle of thermonuclear charge design (on the occasion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test of RDS-37 — the first Soviet two-stage thermonuclear charge),Physics Uspekhi,48,11,pp.1187-1196 (2005).
这些文章承认,在苏联研制氢弹的早期阶段,曾得到过英国科学家Klaus Fuchs的一些资料的帮助,但氢弹设计的窍门是苏联科学家自己研究出来的.
Fuchs曾参与曼哈顿工程,他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打破西方核垄断的想法,在40年代中后期向苏联当局提供了大量美国核武器研制的机密资料,包括"Fat Man"原子的详细设计图和关键数据.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Joe-1的核心部分实际上就是Fat Man的复制品.尽管Fuchs于1950年1月在英国被捕后承认了自己曾向苏联提供过核情报,但苏联政府当时否认与Fuchs有任何联系.Fuchs也许不能被称作真正意义上的间谍,由于时代背景(30年代大萧条造成的共产主义思潮),他和一些西方科学家是为了信仰而不是金钱向苏联提供核情报的.
然而2007年10月,俄国总统普京出人意料的公开了曼哈顿工程中一个真正的苏联间谍George Koval的身份,并追授他“俄罗斯英雄”勋章.Koval 1913年出生于美国,是一个俄国犹太人移民的后代.他在1932年经济大萧条时期随父母回到苏联,从苏联门捷列夫化学学院毕业前被克格勃招募,之后被派回美国.1944年,他进入美国核材料生产基地——橡树岭工厂工作,在此期间向苏联提供了美国核材料生产的各种情报.二战结束后,美国反间谍部门开始怀疑他的真实身份.警觉的Koval随即逃离美国,回到苏联他的母校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学校执教,直到2006年1月去世.实际上,Koval只是已曝光苏联核间谍中唯一一个由俄罗斯政府自己公开的.除了原子弹,有些美国人还一直怀疑苏联的核间谍对其氢弹的研制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2009年1月,美国核科学家Thomas C.Reed和Danny B.Stillman合著的NuclearExpress一书出版,书中不点名的怀疑曾在Los Alamos工作过的一名美国科学家曾向苏联提供了氢弹的核心机密.美国历史学家Robert S.Norris随后根据书中的描述,指认出这名被怀疑的科学家是曾在50年代担任LANL的副主任的Darol Kenneth Froman.
类似问题3:世界上哪些国家有氢弹?
美、俄、中、英、法...也就是联合国五常
类似问题4:氢弹的爆炸原理最好仔细一点的,是和氢气形成所放出的热量时有关吗?越自细越好.[物理科目]
氢弹又称热核弹或热核武器,它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做为“扳机”,将聚变燃料加热至几千万开以上,使之发生自持的聚变反应,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威力在几十万至几千万吨梯恩梯当量.
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引发氘氚等轻核的自持聚变反应和伴随的裂变反应,瞬时释放巨大能量的武器.又称聚变弹或热核弹.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因聚变装料
无临界质量限制,武器威力可以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梯恩梯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以大至几千万吨梯恩梯当量.同时,通过增强或减弱氢弹的某些杀伤破坏因素,还可以设计出特殊性能的核武器(如中子弹,减少剩余放射性弹).由于产生聚变反应的轻原子核都带有正电荷,只有当它们的速度很高时才能克服正电荷间的静电斥力,发生显著的聚变反应.当热核装料的温度很高时,组成装料的原子核就具备了很高的速度(从而有很高的动能).利用这种办法发生的聚变反应叫热核聚变反应,简称热核反应.轻核中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原子核间的斥力最小.因此常常被选作氢弹的装料.氘氚原子核间的反应方式有:
D+D→T+p+4.03MeV
D+D→3He+n+3.27MeV
D+T→4He+n+17.6MeT
式中,D、T分别代表氘核和氚核,n、p分别代表中子和质子,3He、4He分别代表氦C3核和氦C4核.当热核装料的温度为几百万至几亿开尔文时,氘氘反应的速率约比氘氚反应快100倍.由于氘氚是气体或液体,使用起来不大方便.氢弹中常用的热核装料是固态氘化锂C6,其密度约为0.8克/厘米3左右.当锂-6吸收一个中子时,产生氚;氚与氘反应又产生中子,即进行氚-中子循环反应.氚、中子循环一代,消耗一个氘核和一个锂-6核,放出约22.4兆电子伏的能量.在氢弹中,烧掉1千克氘化锂-6,释放4—5万吨梯恩梯当量左右的能量.创造自持聚变反应所必须的高温、高密度条件需要大量能量,目前只能靠核裂变爆炸来完成.因此氢弹里都有一个起引爆作用的裂变爆炸装置,即“初级”或“扳机”.氢弹的爆炸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初级发生链式裂变反应,放出大量中子和X射线;利用初级爆炸所创造的条件,聚变装料发生自持聚变反应,放出大量能量和聚变中子;聚变中子又进一步引器氢弹铀-238外壳中的核裂变,放出大量的裂变能量.
类似问题5:同质量的氢弹爆炸威力是原子弹的多少倍?(精确点)请大家给个精确的数据,最好说出来源,[历史科目]
同质量的氢弹爆炸威力是原子弹的4倍.
来源:战士出版社出版、陈广田编著的军事科技普及知识丛书——《核袭击的防护》分册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