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强项令》中的“流血被面”..
编辑: admin 2017-09-03
-
4
流血被面中的被:遭受
"bèi
①被子.
②覆盖.《促织》:“成归,闻妻言,如~冰雪.”
③加在……之上,加于,给于.屈原《哀郢》:“众谗人之嫉妒兮,~以不慈之伪名.”
④遭受;蒙受.《荆轲刺秦王》:“秦王复击轲,~八创.”《论积贮疏》:“禹汤~之矣.”
⑤表被动.《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谤.”
pī
①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将军身~坚执锐,伐无道.”
②分散;散开.《屈原列传》:“屈原至j江滨,发行吟泽畔.”【辨】衾,被.先秦时,作卧具的“被子”不用“被”表示.小被称“寝衣”,大被称为“衾”.
提示:
被的解释:
1。被子 引:覆盖
2。施及,加于。。。。。。之上 引:蒙受,遭受
3。介词,表被动
4。同“帔”,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5。披(pi)离:分散的样子
个人觉得是2。盖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呜呼[语文科目]
语气词
类似问题2:即在古文中什么意思[历史科目]
1、走近去吃东西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2、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柳宗元《童区寄传》
3、登上;走上
公即位.——《春秋·桓公元年》
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类似问题3:在文言文中之有哪些意思[语文科目]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类似问题4:不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语文科目]
1. 比不上.
《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2. 不象;不符.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类似问题5:文言文中既有哪些意思
1、尽,终了.
2、副词,已经.
3、副词,既然.
4、副词,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