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陶渊明自传-语文

编辑: admin           2017-04-03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3.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五柳先生这篇课文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语文科目]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A

    回答者:3d6h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3-4 21:45

    不是自传,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半自传体”.中学时考过)虽然文章中的“五柳先生”与陶渊明表现的性格相同,更被当时人和后世人认为就是陶渊明对自己的写实.但是,文章中从头到尾都是以谈论他人的口气在谈论五柳先生,虽然“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自己的号称.

    只要是拐弯抹角不说自己,但给人感觉就是在谈他自己的传记,即“半自传体”.(我自己对“半自传体”的定义,觉得不妥就请教老师和查百度),

    类似问题2: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语文科目]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类似问题3: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自传吗不要回答“是”或“不是”一定要讲理由,为什么“是”或“不是"理由一定要有依据,不能信口胡诌

    是,

    自传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三、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类似问题4:《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如题[语文科目]

    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这话是有道理的.《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本集有关作者的记事中得到印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这是读本文首先应该把握的.

    陶渊明的一生虽然主要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从同时代的人起就把他称为“幽居者”,但他却是一个有壮志和用世之心的人物.在《杂诗》里,他自言“少壮时”,“猛志逸四海”.《饮酒》诗中又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对年近四十仍然功业无成,颇为感慨.中年几度出仕,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又加上性情耿介,难免不惹祸患,便毅然归田.他把田园看做是与腐朽现实对立的一片净土,在这里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怡然自得地生活,傲彼浊世.他的可贵处就在于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五柳先生传》正是托名五柳先生刻画出这样一个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

    类似问题5:请问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语文科目]

    是的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题解】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梁朝的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及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可见本文是作者自抒志趣的文章.

    文中描绘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清人评说此传是:“潇潇澹逸,一片神行之文.”(〔古文观止》)今人王瑶以为此文作于太元十七年(392)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钦立则以为作于刘宋永初元年(420)前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8〕,不蔽风日,短褐穿结〔9〕,箪瓢屡空〔10〕,晏如也〔1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之妻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14〕,不汲汲于富贵〔15〕.”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6〕?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17〕?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陶渊明集》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

    (徐鹏)

    【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何等样人.〔2〕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3〕号:古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别号.〔4〕不求甚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精神,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5〕有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6〕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7〕造:去、到.〔8〕环堵(dǔ赌):房屋四壁.堵,墙壁.〔9〕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10〕箪(dān丹):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嫖):舀水的葫芦.〔11〕晏如:安然自得.〔12〕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被传人的评论.〔13〕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14〕戚戚:忧虑的样子.〔15〕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16〕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   4
  • 相关文章

    节操是什么意思_现在的你还有节操吗?
    冬至是什么意思_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剖析冬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既励志又充满正能量
    歌舞韵律 语言文字的另类灵性沟通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心境之局
    椰子水 椰子汁 椰树之美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感
    文学哈姆雷特内心深处的对话To be or not to be你怎么解读?
    【关于动作描写的美文】关于描写动作的句子请大家看好,是句子,不要一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作文】【《一节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百度作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