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兰亭集序》关于序的文学常识就是这个“序..

编辑: admin           2017-04-03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有一种叫作“序”的文章,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等等. 序,到底是一种什么文体呢?它又有哪些种类和特点呢?

    现代人所说的序,是一种写在书或诗文前面、申述其写作因由、内容、体例等事项的应用文体,也写作“叙”或“绪”.上文所举的《〈呐喊〉自序》以及本文后面所附的张岱年先生的序都属于这一类. 可是,古代的情况和现在有所不同,古人所说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天要丰富得多.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序,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其滥觞.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叙传》、扬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并不都写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单篇文章序于前,整部书则序于后,直到梁代萧统《昭明文选》等书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后面类似序的文章称作“后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还有“小序”、“引”等变体.所谓“小序”就是诗文前叙述感兴或缘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中说:“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引”也是一种简短的序,《文体明辨》中解释说,“唐以后始有此体,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柳宗元曾作过《霹雳琴赞引》的文章. “跋”,也称“题跋”、“跋尾”或“书后”.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跋出现于唐代,时称“题某后”或“读某”,如李翱的《题燕太子丹后》、韩愈的《读荀子》.欧阳修最早称这种文章为跋,其《集古录》有“跋尾”若干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后.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但它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在序这种应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赞叹的. 赠序,是一种与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就起源而言,赠序是由诗文之序演化而来的,古人饯别时,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但,清代的姚鼐认为赠序类者,乃“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之意,所以在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中单独列出“赠序”一类.赠序晋代已有,如傅玄的《赠扶风马钧序》、潘尼的《赠李二郎诗序》等,唐代赠序最为兴盛.对广大的中学同学来说,最熟悉的赠序是明代宋濂所作的《送东阳马生序》. 另外,还有一个看似与序跋之序有关,实则毫无干系的名词——序论.序论不是文体,而是议论文开头的提出问题部分.它和本论、结论构成议论文的基本框架.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兰亭集序古代知识兰亭集序涉及哪些古代知识[语文科目]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类似问题2:急找《逍遥游》和《兰亭集序》的文言知识,比如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还有句式知识,如省略句、判断句[语文科目]

    逍遥游

    【题解】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原文】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17)覆:倾倒.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18)芥:小草.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

    (21)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22)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23)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

    (24)抢(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

    (25) 控:投下,落下来.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27) 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飡(cān):同餐.反:返回.

    (29)犹:还.果然: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

    (31)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蝉,春生复死或复生秋死.

    (35)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36)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

    (37)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38)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39)匹:配,比.

    (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

    (41)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

    (42)修:长.

    (43)太山:大山.一说即泰山.

    (44)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45)绝:穿过.

    (46)斥鴳(yàn):一种小鸟.

    (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48)至:极点.

    (49)辩:通作“辨”,辨别、区分的意思.

    (50)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

    (51)行(xìng):品行.比:比并.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荣子:一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讥笑的样子.

    (54)举:全.劝:劝勉,努力.

    (55)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56)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57)境:界限.

    (58)数数(shuò)然:急忙忙的样子.

    (59)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60)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63)待:凭借,依靠.

    (64)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66)恶(wū):何,什么.

    (67)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

    (69)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类似问题3:兰亭序歌词用语文知识进行赏析JAY的

    (低哑二胡..一种凄凉的音色就这样沧桑地诉说着.. )

      《兰亭序》已在月色头上..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真正品音乐的人.绝不会说什么《兰亭序》比不上《青花瓷》.《东风破》才是最绝..不同于菊花台的悲怆..青花瓷的凄美..东风破的离愁..而兰亭序更多的是沧桑与无奈.. 

      《兰亭序》要阅懂歌词背景内涵..听入身在其中的意境...再与中国古文化书法相连..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人雁南飞 转身一瞥你噙泪」 

      方先生遣词用句唯美令人拍案叫绝!以书法的行书行云流水.描写心细的古代女子在月下推门出来脚步轻移的姿态..再描写女子的绝世美貌无人能模仿比拟..最后暗喻王羲之的年代东晋.正是王室南迁落魄之际.徒留佳人在北方..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虽说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一首诗..但是当手中悬笔欲落款之际..心中激荡的思绪却也不免如岸边千叠的浪~ 而爱情何解..怎麼落笔都不对..若不是真的谈过一回恋爱..恐一生也无法临摹出如兰亭序般千变万化的情! 

      「掬一把月 手揽回忆怎么睡」 

      方先生继青花瓷后再次打捞月色..手揽回忆..何等思念..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夕阳余晖 如你的羞怯似醉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你婉约」 

      「心事密缝 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 

      兰亭序实属句句是诗..条条押韵..意境高雅深情..曲韵婉约有神.. 

      「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最后二胡把这种绝美凄伤..婉转牵肠的意境诠释的完美!

      方文山这一次别出心裁.把古典的内涵用现代的流行来解释.兰亭风花,悬笔表情: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那一段爱情好像如兰亭的行书,纤细,婉约,不羁,似行云流水,却又不乏细腻,有一些青花瓷的味道.但是,你早已经离我而去,那份爱就像碑上残缺的题序,揣摩不定,我的真心要送给谁呀?

      “山月不知心里事”,风月又怎么能了解我的失意?爱情不在,因为我不了解你,无法捕捉到你的内心,我该怎么办?只有在碑上题序了.看着那岸边千叠的浪,这却是我的行书!承载着我的爱,只是,写完行书我才发现有空空荡荡的感觉?为什么?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呀,我抓不住你的内心!

      “又怎么会 心事密缝绣花鞋 针针怨怼?”我心中有愤恨万千,只因为没有你.但方文山继承青花瓷的风格,并没有直接点出我心中的悲伤,我是静静的,柔婉的,在碑前题序.只等春雷,惊醒你——也很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再等你”的味道.但青花瓷是一种等待,毕竟彼此相爱,这份爱会继续,只是相见无期.而兰亭序中的爱,是我已经失去的,再等下去,也只是等待一种无奈.因为彼此不了解,所以等待变成了单相思.唉!就把希望寄托在春雷上好了,听到那春雷,你会爱我吗?

     

    附:兰亭序散文版——

                    唐,贞观四年,春. 

       

        月色朦胧,临窗案边,墨色飘香.一卷尘封多年的《兰亭序》摹本,一双精致细密的绣花枕鞋,一 

       

      个噙泪愁伤的多情才子…… 

       

        岁月已隔潇潇十载,虽花开花落,却人是物非.回忆当年往事,当年情愫,如同烟云,如同梦幻… 

       

      … 

        相遇,兰亭临帖,悠悠的古巷,幽幽的香.月色挥洒案边,弦音飘拂茶香,我独自坐在窗前蘸墨挥 

       

      笔,细心临摹王曦之的书法精品《兰亭序》,隐约中忽闻窗外传来细碎轻盈的脚步声.竹门半掩,你轻 

       

      推而入,含羞带涩又温文儒雅,眉青目秀又如花似玉……我正疑惑何处仙女下凡?你却笑言,嗅墨香而 

       

      来,闻弦音而至,为品书法共叙相谈…… 

       

        相约,夕阳余晖,静静的庭院,清清的酒.牧笛横吹,晚霞满天,映红了你那羞怯的脸颊,陶醉了 

       

      你那恬静的心扉.举杯微饮,羞涩浅笑,你轻轻地问我是否能将《兰亭序》的摹本赠送,留作纪念.我 

       

      坦言,虽摹本易写,却墨香易退,若真心相送,且待数时日,必当用心描绘,择日登门递交…… 

       

        相离,青石板街,淡淡的眼泪,淡淡的伤.不知缘何故,你忽然离开,来不及道别,来不及思念. 

       

      望昔日深闺,徒留胭脂味,唯摇头轻叹,蹙眉挥眼泪.远行的马蹄敲碎了斑驳的砖墙,离别的夕阳染红 

       

      古老的小巷.眼泪中你忽然回眸,我正站在街的中央,手里捧着那墨色飘香的《兰亭序》…… 

       

        相思,人雁南飞,冷冷的秋风,冷冷的梦.昨夜狂风又起,被碎梦惊醒,我披起寒衣独坐窗前,看 

       

      远山巍峨,星云涌动,低头只见墨迹已干,砚纸杂乱,当年的《兰亭序》早已飞入红尘,不知去向.朦 

       

      胧中,我又闻见窗外细碎轻盈的脚步声.那是你,你轻推竹门,你含笑而至.你向我抱怨世事的无常, 

       

      哭诉离别的痛楚.你又从怀中拿出一双为我精心缝制的绣花枕鞋,告诉我天寒注意保暖…… 

       

        枝头鸟鸣,春意阑珊,梦中醒来.我突然疑惑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场虚空的梦,而昨夜的秋 

       

      风也只不过是一次寒冬的挣扎.春风早已来临,古巷依然飘香…… 

       

        提取笔墨,重翻书卷,再次描绘《兰亭序》,再次等候.

    类似问题4:送东阳马生序 文学常识[语文科目]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

    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类似问题5:谁有 兰亭集序 文言知识[语文科目]

    古今异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3.是日也   古义:代词,这.   今义:表判断   

    4.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8.向之所欣   古义:过去,从前.今义:对着   

    9.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

    http://baike.baidu.com/view/6850.htm这里有更多,你看看吧.好好记忆

  •   4
  • 相关文章

    节操是什么意思_现在的你还有节操吗?
    冬至是什么意思_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剖析冬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既励志又充满正能量
    歌舞韵律 语言文字的另类灵性沟通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心境之局
    椰子水 椰子汁 椰树之美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感
    文学哈姆雷特内心深处的对话To be or not to be你怎么解读?
    【关于动作描写的美文】关于描写动作的句子请大家看好,是句子,不要一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作文】【《一节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百度作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