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接不接受文言文投稿?如果接受,用不
编辑: admin 2017-04-03
-
4
只要是好文章,而且是健康的,《读者》应该都会接受吧,应该是不论文体的.我觉得,你最好附带译文,这更好表达清楚.不过,如果你的被登上去了,可能不会登那个译文的吧.
提示:
亲,你的被接受了吗?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英语翻译汤文正公抚苏,奏革淫祀,投上方山五通神像于湖中,世多记之.先是,上方山民,掘地得碑,其文曰:“肉山酒海,遇汤而败.”可知淫昏气焰,必待正人得位而始衰,亦早有定数也.常州守祖进
汤文正公抚苏,奏革淫祀,投上方山五通神像于湖中,世多记之.先是,上方山民,掘地得碑,其文曰:“肉山酒海,遇汤而败.”可知淫昏气焰,必待正人得位而始衰,亦早有定数也.
译文:汤文正公(清朝汤斌,谥号文正)治理江苏,首先上奏革除了地方不合礼制且泛滥的祭祀.他让人把上方山五通神的塑像扔到湖中,当时很多人都有记载.在此之前,上方山的村民挖地时,挖到一块碑,上面刻着:“肉山酒海,遇汤而败.”由此也验证了淫昏的习俗风气,必须要等到正直的人上任才会得到有效的治理.这也是注定了的.
常州守祖进朝有惠政,落职,公奏留之.祖制衣靴欲奉公,久之不敢言,乃自著之.任潼关道副使时,朝邑雷子霖以理学显,文正治事之暇时造其庐,以志景幕.
译文:常州太守祖进朝治理地方很有政绩,但是被罢官了,汤斌上奏把他留任.祖进朝置办了衣服和靴子想送给汤斌,但是很长时间也不敢说这事,后来就自己穿用了.汤斌担任潼关道副使的时候,朝邑县的雷子霖治理学很有名气,汤斌政务不忙的时候就经常去雷子霖家拜访,表示对他的敬慕.
类似问题2:英语翻译古之善读者,始乎博,终乎约[语文科目]
书遇到的灾难太厉害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下,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誉录.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类似问题3:我想要的我会追求,我不想要的白送我也不接受!用古文怎么翻译
吾欲者,吾求之;非吾欲者,虽赠犹拒.
类似问题4:英语翻译①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②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③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语文科目]
①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②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③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而牢记住它,大概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类似问题5:这篇文言文翻译有没有
图片不是很清楚,可见部分试译如下:
施世纶,字文贤,是汉军镶黄旗人,大将军施琅的二儿子.康熙二十四年,凭借荫生的身份被授予江南泰州知州之职.施世纶(围观)廉洁仁慈勤于民事,州内被他治理得非常太平.康熙二十七年,淮安遭受水灾,皇上派遣使者监督工河筑堤(防水患),随从而到的有数十人,(他们住在)驿馆骚扰百姓,施世纶检举揭发那些不法之人惩治了他们.湖北发生兵变,官兵前去支援要出州境,施世纶(为他们)准备了粮草,并且派相关的官员手执木棒等列好队伍等待(官兵),士兵有扰民者,立即抓捕惩治,(因此)士兵都收手离开.康熙二十八年,因为奉命修建京口的沙船耽误了工期,吏部讨论降调使用.总督傅腊塔上疏陈情说施世纶清正廉洁公正直直,皇上允许他留任原职.(后)升任扬州知府.扬州百姓喜欢游荡,施世纶大力禁止(这种习俗),民俗为此改变.康熙三十年八月,海潮突然上涨,泰州的范公堤毁塌,施世纶(上疏)请求(各方)捐资修堤.康熙三十二年,转任江宁知府.康熙三十五年,施琅去世,总督范成勋上疏说因为施世纶在任为官深受当地官民爱戴,请求(允许他)在任上服丧守制;御史胡德迈上疏(与范成勋)争论,施世纶才得以去职(回家守丧),(后来)又守母丧.一年多以后,被授苏州知府,(他)仍然请求完成三年守丧之期,(因此)推辞不赴任.康熙三十八年,完成三年守丧之期后,被授江南淮徐道.
康熙四十年,湖南按察使职位空缺,九卿(都)推荐施世纶,大学士伊桑阿入朝上奏,圣祖康熙下诏说:“我深知施世纶廉洁,只是遇事比较偏执,百姓与诸生诉讼,他必定袒护百姓;诸生与搢绅诉讼,他必定袒护诸生.他处事只求不偏不倚,岂止是偏执?像施世纶这种人,委任他管理钱粮之事,才是比较适合的.”这一年被授湖南布政使.湖南的田赋丁银中有徭役费用,漕米中有京城浮费.施世纶到任后,把徭役费用全部除去,京费削减四分之一,百姓立碑称颂他的恩德.
【注】原创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