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二胡独奏表达了什么情感-二泉映月二胡独奏下载
编辑: admin 2017-04-03
-
4
《二泉映月》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无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为六段,经历了五次变奏.
在曲子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第四段到达了全曲的高潮,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
可见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附:二泉映月填词作品欣赏
——刘周根据华彦钧先生二胡曲填词
心似泉水冷,
萧萧风吹月独明;
人世间,
酸甜苦辣尽,
到头总如月影空.
昨夜无月,
叹泉水淙淙溺侬心;
想弦月曾经,
凄凄惨惨照愁人.
功名富贵如烟散,
花落人亡似飘蓬.
多少孽冤,
此生处处尽遭逢;
奈何有恨,
历遍沧桑还是恨.
堪怨月圆豪门宴,
月缺月半生柔情;
粼粼波光载美色,
粉黛玉体陈.
一回望月一回明,
不识人间有峥嵘;
只问风月憔悴损,
岂怜沦落饿死人;
我今有泪对月下,
泪落泉中无处寻;
经年往事才回首,
数语难尽,
月儿弯弯泉中空,
欲上天入地总无门.
谁怜我月经风雨,
风雨蹒跚月朦胧;
仰天难见月色明,
低头惟觉泉水冷;
春冷夏还冷,
秋冷冬亦冷;
泉冷不知天下病,
月寒未解老与贫;
从来兴衰浮沉,
善恶终报应.
清辉刺破遮月云,
愁肠泻地,
风吹雨打尽.
古今事,
一样粪土掩悲容.
泉响击空明,
逐水逝去水还生;
人愿一轮常满盈,
百年人异月同;
消磨潘
不辨黄泉仙境.
败柳残红可飞升,
留得一天恨,
看破老死心.
注记:“二泉映月”乃华彦钧先生二胡曲,余谓二泉映月,泉者冷也,月者寒也,所以冷眼看世界焉.因为之词,以辅是曲云尔.
听《二泉映月》就是在听一段凄惨的故事,整首曲子都充满了悲伤,凄沥.听着那曲子,就好像自己也偿尽了人间苦楚,饱受了人间沧桑,但同时心里边又不甘,竭力呐喊,挣扎,向着命运抗争.《二泉映月》的曲调之悲,意境之凄凉,让人听了第一遍就害怕听第二遍.但那旋律给人的印象深刻之极,让人久久不能忘却.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介绍作者,分析乐曲结构及欣赏感受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 二泉映月
—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类似问题2:二胡独奏 二泉映月的简普我很喜欢这首曲子
这个是简谱,图片格式: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6%FE%C8%AA%D3%B3%D4%C2&in=4&cl=2&cm=1&sc=0&lm=-1&pn=3&rn=1
类似问题3:"二泉映月", "二胡独奏" 英语翻译
The Moon Reflected In Er-quan
Solo Erhu
类似问题4:\"二泉映月\"表达了阿炳怎样的情感
阿炳一生坎坷,历尽磨难,所以乐曲流畅婉转,意境深邃,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是一个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叙述、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深刻的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在乐曲高潮处,二胡的强有力演奏更是表现了阿炳内心积愤的尽情迸发.被改编为四重奏,弦乐合奏.
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