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选自《 》. 陶渊明哪个朝代的?谥号是
编辑: admin 2017-03-03
-
4
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为什麽说《五柳先生传》写的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本人?用原文语句和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来解答要有理有据[语文科目]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类似问题2: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翻译[语文科目]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五柳”为号.(他)性情闲静,很少说话,不羡慕功名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计较;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生性喜欢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朋友知道他这样的情况,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醉了就回去,竟不会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常写文章自我消遣,稍微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他)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所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他)是葛天氏的百姓吗?
类似问题3:出自陶渊明的的成语有哪些?有两个,大家帮帮忙啊!急需![语文科目]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现在则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环堵萧然
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类似问题4: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么?结合陶渊明的作品
是的,因为陶渊明生活在东晋,对那个战争不断的年代深感厌恶,所以创作了五刘先生这个人物,但是结合陶源明的桃花源记可以看出五柳先生这个隐士形象指的就是他本身,也就是这是他的自传.
类似问题5:陶渊明是什么朝代的越准确越好是唐朝呢还是宋朝呢还是……那东晋又是哪个朝代呢
陶渊明(365~427),东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生平: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 、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诗歌: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①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 ,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东晋元熙二年( 420) ,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 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 权易代的过程 .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②咏怀诗.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 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 限 深 广的忧 愤 情 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③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 、高远拔俗的 意境 ,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文章: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 、散文 4篇 ,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 ,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