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问学阅读答案详解 1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

编辑: admin           2017-03-03         

    暮:喻指年老,衰老

    这句话白话直译: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恐怕为时已晚.” 师旷回答:“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学习呢?”

    但是如果仅仅看这句话,可能会让人不知其解,如果要理解其中含义,需要把整段文字看完.全文是: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这里,师旷做了个比喻,他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刚刚出来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最后,他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这个问句是点题,师旷很巧妙地说明,年纪大了的人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的正午阳光,但是点着蜡烛走路,总比摸黑走路强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整段大意就是在于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活到老学到老啊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语文科目]

    晋平公问他的老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况说:“为什么不在这风烛残年的时间里好好学呢?”平公说:“怎么有做臣子的来戏弄君王的?”旷说:“微臣怎么敢戏弄君王您啊?臣听说,年少的时候学习,有如朝阳;年轻的时候学习,有如烈日般;年老的时候学习,有如蜡烛的明亮.蜡烛之光,有谁可以跟您相比?”平公说:“很好.”

    道理:活到老,学到老.

    类似问题2:意思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语文科目]

    晋国的国君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说:“那(君王)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类似问题3:文言文翻译器 【师旷问学】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语文科目]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问于师旷( ) (2)安敢戏君乎( )

      (3)如日出之阳( ) (4)臣闻之( )

      10.将下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1.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1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

    9.(1)向 (2)戏弄,欺骗 (3)像 (4)听说

      10.解析:先补上省略成分.

      参考答案:借着蜡烛的光亮与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好呢?

      11.“暮”指晚,因为他年已七十,担心年纪大了,时间不多了.

      12.解析:从人物语言分析其心理.

      参考答案:学习没有时间的早晚,活到老,学到老.

      13.辨析古今异义字,写出古义和今义.

      (1)强使顿之

      (2)宣两手据地

      (3)妻子对哭

      (4)或问

      解析:注意积累文言文实词,从古今义加以对照.

      答案:(1)古义:叩头;今义:停顿.

      (2)古义:按,撑;今义:依据,根据.

      (3)古义:妻子和儿子,是两个词;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4)古义:有的人,有的事;今义:或者,连词

    类似问题4:英语翻译文言文[语文科目]

    晋平公问他的老师旷:“我年纪已经70了,想学习,但恐怕已经晚了.”

    类似问题5: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①矣!"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啊![语文科目]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安.

    思考:晋平公为什么要称赞“善哉”?

    译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笑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沉下了脸,不高兴的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师旷连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平公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说得好.”

    点析:学习是为了照亮人的行程,指导人的行动.这里,师矿用“日出”、“日中”、“炳烛”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是十分形象的.

    人与动物的区别,恐怕就在于人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学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捷径,学与不学是根本不同的,什么时候学习都不迟.人到老年,精力和记忆力都大大衰退,比起青年人来,学习上的确存在更大的困难.但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困难再大也是能够克服的.

    在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当一个知识盲、科技盲已经行不通了,随着我国加入WTO,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是否因为岁数大一点就不学习了呢?这里应该问自己一声:“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4
  • 相关文章

    节操是什么意思_现在的你还有节操吗?
    冬至是什么意思_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剖析冬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既励志又充满正能量
    歌舞韵律 语言文字的另类灵性沟通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心境之局
    椰子水 椰子汁 椰树之美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感
    文学哈姆雷特内心深处的对话To be or not to be你怎么解读?
    【关于动作描写的美文】关于描写动作的句子请大家看好,是句子,不要一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作文】【《一节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百度作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