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
编辑: admin 2017-01-03
-
4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受暴雨袭击.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高达70mm,死亡人数高达78人,使我极为震惊.我很想知道:这暴雨到底是什么?它又为什么会那么大?遇到暴雨,我们怎样化险为夷?因此,我开始了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暴雨就是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地质灾害.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一块块的积雨云就是暴雨区中的降水单位,虽然每块单位水平范围只有1~20千米,但它们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一团团的积雨云就像一座座的高山峻岭,强烈发展时,从离地面0.4~1千米高处一直伸展到10千米以上的高空.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常达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云上部的水滴就要结冰,人们在地面用肉眼看到云顶的丝缕状白带,正是高空的冰晶、雪花飞舞所致.地面上是大雨倾盆的夏日,高空却是白雪纷飞的严冬.
暴雨来临前应做以下准备:1、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2、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3、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4、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5、暂停田间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通过这次探究,使我感觉到暴雨其实并不可怕,主要是你会不会减少暴雨对你造成的伤害.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终级目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科学路径.从新的发展起点出发,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天地.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降雨,气象部门发布橙色暴雨预警.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达到170今年地球小博士论文.急.[语文科目]
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反思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降雨,气象部门发布橙色暴雨预警.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达到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房山、通州、石景山等11区(县)12.4万人受灾,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
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已造成79人死亡,1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共约116.4亿元.
21世纪以来,地球进入了灾难频繁期,活跃的地壳运动、不断恶化的温室效益以及日益复杂的国际坏境,使全球面临的灾害和巨灾考验愈加沉重.2011年的重大灾难创伤尚未抚平,各种灾害频发的2012年走进了人类的生活.2012年,全球每个月份都发生了大小不同程度的灾害,以自然灾害为主,集中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
发达国家应对极端气候的应对之策
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应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有着完备的立法.如美国1950年就制定了《灾害救助法》,规范紧急状态下的重大灾难救助,1970年做了重大修改;1967年,美国会通过“911法案”,规定全国只用一个应急特别服务号码911;1977年通过了《地震灾害减轻法》,以规范大地震紧急状态下紧急救援的对策和方法.日本于1947年制定了《灾害救助法》,规定各级政府制订突发性灾害的救助计划,建立救助组织以及作好危机应对的劳务、物资、设备、资金的准备工作;1961年又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规范紧急状态中防灾组织、防灾计划、应对灾害危机的管理方法、技术、方案、基本对策等,此后又颁布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实施细则》.1978年,日本颁布《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及《实施细则》、《大城市震灾对策推进纲要》,针对救助特种自然灾害的立法规定有紧急状态制度.
完整的预警自救体系
在一些发达国家,小学就开设专门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等各种灾害天气.使民众在应对恶劣天气时知道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而不会处于单纯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以2005年美国东北部暴雪为例,尽管雪灾造成15万户停电,但由于人们早就做好准备,家中储藏了防寒物资,因此并未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由于暴雪灾害预报发布时间早,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环卫部门提早紧急行动.如新泽西州交通局准备了600辆扫雪车,并准备随时再雇1100辆车,还准备了15万吨除雪剂.
健全的应急处理系统
灾害的应急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涉及到管理学、公共安全、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统计、项目管理等基础学科与应用领域.例如:美国1979年成立处理诸如地震、洪水和飓风等巨大灾害事件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该机构是依据1977年通过的《联邦地震灾害减轻法》成立的.日本成立了“防灾省”,中央政府设有防灾担当大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灾信息系统及应急反应系统.首相是危机管理的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房负责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络,并通过安全保障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和消防厅等部门具体配合实施.内阁法第15条规定,内阁官房内必须设有一名“危机管理监”,负责在国民的生命、身体以及财产受到重大伤害,或者面临危害时,处理有关紧急事务.此外,内阁还要将有关自身的防灾情报在网上公布,供国民查询.
严密紧凑的纵向横向合作机制
英国应急防灾机制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立.英国政府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制定了不同的预警防灾体系.一旦发生灾害,英国政府会调动所有应急机制,从陆地、河道和空中提供急救和支援.英国气象局将“全国恶劣天气预警服务”作为向市民和政府机构服务的一个重点.一旦出现大风、暴雨、暴雪、浓雾和大面积冰霜等灾害天气,英国气象局就会启动预警机制.在警告发出后,该系统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因特网、电台和电视台向英国13个区域提供极端天气信息.在风灾频发地区,铁路、高速公路和地铁管理部门都设法减少在道路两旁植树,以防恶劣天气到来时树木被刮倒,阻碍交通.2007年冬季,威尔士地区发生洪水,完整的防灾体系帮助政府在短期内控制了灾情,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突发灾害联动防范机制
德国的灾害预防机制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有机组成.在发生疫情以及水灾、火灾、雪崩等自然灾害时,他们各司其职、协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对社会的冲击.
德国还重视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虽然没有单独的“防洪法”,但就防洪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洪水预警、抗洪抢险和灾后救济等不同方面设立具体法规,并指定有关执行部门.抢险救灾工作由德国各州的内政部负责.整个救灾工作由该州内政部长统一指挥.如果洪灾涉及到多个州,则由这几个州的内政部长相互协调.救灾所需经费,主要由保险公司、红十字会、教会和慈善机构承担,联邦政府承担的部分相当有限.
高度重视抗灾减损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瑞士是世界著名滑雪胜地,也是雪崩频发的地方,预测和防范雪崩是每年入冬的要务之一.为预防雪崩,瑞士境内不少滑雪场都设立防护网,进行雪道监控,开通警报系统.为降低雪崩带来的危害,在阿尔卑斯山地区还设立多个远程自动观测站,站内配备测量风速、积雪厚度和温度的仪器.观测站收集到的数字传送到达沃斯之后,研究机构即刻分析,每天两次向公众发布雪崩预警报告.
瑞士一家体育公司向滑雪爱好者推出名为“生命包”的气囊滑雪服,据说能帮助他们在遇上雪崩时保住性命.“生命包”的使用方法类似救生衣.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者拉下自动充气装置拉绳,气囊开始充气,为使用者提供头部保护,保证使用者在随崩塌的积雪下落时不发生翻滚,头部始终向上.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头部受猛烈撞击而昏迷.据统计,雪崩遇难者中约20%死于昏迷.这套气囊滑雪服重3公斤,充气状态形似飞机上供乘客使用的气枕,但体积更大.一旦被埋在雪下,气囊中储存的约150升空气可作氧气补给,延长使用者存活时间.
对我国应对极端气候的启示
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极端灾害性气候,我国应制定和完善一套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加强生产、生活安全,严禁出现抬高物价谋取暴利等行为,防止出现混乱局面.同时提高抗击极端灾害性气候的科学技术手段.
建立健全预警系统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容易频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类似雪灾、旱灾、汛灾这样的灾害性天气,将来也许还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如果没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机制和物资准备,就不可能对灾害性天气下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生活进行有效的调节,提供相应的救助与服务,势必会带来种种新的社会问题.对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而言,所有突发事件都不应当成为意外,面对各种事件,我们要能成竹在胸地应对.这种从容,不仅源于各类应急预案的健全,更在于把应急预案体现在行动中.只有建立完备的应急管理机制,城市才能处变不惊.应急预案的成熟程度是政府应急机制成熟程度最基本标志.面对突发性灾害,需要提高政府对紧急事件快速反应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为大众提供快捷的紧急救助服务,形成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
加强技术创新
针对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的情况,要加强应对极端灾害性气候的技术创新,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加大科技救灾的宣传力度,普及科技抗灾技术,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生产;组织专家进一步提炼科技攻关项目,加大中低纬度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测、地质灾害防治、保障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等重大生命线抗灾工程、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将先进成熟技术集成配套.国家科技计划应重点支持,地方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也要结合地方需求,在安排地方科技项目时对防灾减灾给予重点支持,为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高度重视次生灾害防范
重大灾害过后,人们往往容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然而,恰恰相反,还要高度重视消除因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房屋坍塌、冻坏冻死动植物处理等次生灾害,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使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通过科学的灾后重建得以尽快恢复.
精确预报能力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气变化无常,而天气预报的一个“预”字决定了它不可能做到100%准确,这是客观事实.就此次雪灾而言,据悉,从气象方面看,去年夏秋就预报了由于拉尼那现象会使2007年冬天成为冷冬.拉尼那现象近年发生越来越频繁,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这一点已有一致的共识.但拉尼那现象引起的低温,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并如何引起天气变化,可能较难做出精确预报.因此,气象部门要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增强监测能力,特别是针对结冰状况的观测,除利用国内现有的数值预报模式结果外,还需要参考欧洲、日本、美国的数值预报结果,提高数值预报产品的分辨率,有了精确天气预报,党和政府就有了夺取防灾抗灾全面胜利决策依据.
提高民众综合素质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民众教育,尤其要突出防灾自救、全民抗灾等方面教育.面对极端灾害性气候,大家要团结一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保证防灾抗灾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应对这次雪灾,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使他们对未来的极端气候变化有新的认识,从而能够坚决执行国家在环境问题,节能减排问题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法令.
推动灾害保险保障机制和制度建设
2012年全球已经有1.1万人因自然灾害而丧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1400亿美元.其中,650亿美元的损失将由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弥补,保险保障机制在预防和分散灾害风险、提供灾后损失补偿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步放大.
如何使保险的风险分散和灾后的经济补偿功能在全球防灾减灾体系中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是全球保险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而跟踪每年全球灾害事件的发生和灾害风险管理事态发展,总结各国防灾减灾的经验和教训,对推动灾害保险保障机制和制度建设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应从灾害中汲取教训、得到启示,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加强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科学技术研究、应用与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国家基础设施、道德规范、法律制度,提高应对能力.
类似问题2:2012年的7·21北京特大暴雨从7月21日的几时开始的?
从中午就开始下雨了,大约是12点之前.当然了,各地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类似问题3:橙色暴雨警告要上学吗?
学校不说应该就会上吧,不过你不上的话也没关系
类似问题4: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的情景以及人们怎么面对困难的?
7月21日至22日凌晨,北京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为61年来首都最大一次降雨.据了解,特大暴雨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成灾面积14000平方公里.
面对天灾,北京市民大力弘扬北京精神,积极自救互助,党员干部纷纷出现在抗洪第一线……市民们说:“抗灾故事多!非常宏大,非常感人!”
补充:
派出所所长李方洪的最后一句话:“还是我先来吧”
在疾风暴雨和没腰深的湍流中,北京燕山公安分局向阳路派出所所长李方洪走到搜救小组的最前边,拦住街道干部高威说:“还是我先来吧.”
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从21日上午开始,北京燕山地区暴雨如注.10点钟,原本不值班的向阳路派出所所长李方洪放心不下逢雨必淹的凤凰亭村的父老乡亲,拨电话要值班民警赶紧把村里5号院的那位老太太转移出来.12点半,雨越下越大.李方洪直接赶到村里.
凤凰亭村4个院落里已经进了水,派出所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调来了4台水泵向外抽水.雨越下越大,抽水已经不起作用,现场指挥部当机立断,决定将村民转移到村里高处去等候救援.
有人不愿意走,特别是老人,几个警察和街道干部就挨家挨户去劝.
下午,已经大雨倾盆了,路面积水半米多深.李方洪突然发现,一家小商店里还有一位70来岁的老人和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他赶紧冲了进去,先将老人背了出去,放在安全地带,再蹚着大水回来,将小女孩背走.然而,17号院里又发现了五六个被困的村民.
“都快过来,拿绳子!”李方洪大声叫来其他的抢险队员,让被困村民们手拉手,拽着绳子,走到安全地点.
天完全黑下来了.
补充:
村北地势较高处,已经聚集了67个村民.
此前,屡屡意外发现有人被困,李方洪和几位民警、街道干部放不下心来,准备再去检查一遍.
街巷里,洪水突至,积水最深处已没了肩膀,最浅处也能没过胸口.水流湍急,想站稳非常困难,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水冲走.晚上7点20分,高威拿起一条长绳,准备走到4人救援小组的最前边,却被正在深水中艰难挪动的李方洪拦住.他接过绳索,说:“还是我先来吧.”
激流中,李方洪走出10多米,把绳索系在路边一个大铁门上,一松手,绳索顺着水流漂到其他3人的身前.3人就拽住绳索向前挪……李方洪徒手摸索着继续向前.
这时,前面出现了一根从旁边电线杆伸出来的铁索,李方洪本能地伸手去抓,想在激流中稳住身体,却不料一阵火花闪过,李方洪一跤摔倒.跟在后面的高威和村民于凤友等人赶紧拿过竹竿,将铁索从他手上挑开,几乎就在同时,李方洪的身体被激流冲过来.众人赶紧将李方洪抬到一处较高的院子里紧急抢救,然而,他已经双眼紧闭,毫无反应.
闻讯赶来的武警战士在激流中组成人链,托举起李方洪,托举到村外,托举上救护车.
晚上10点30分,医院宣布,李方洪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46岁……
倒下前,李方洪身背臂搀,直接救出十五六个人.在他的组织下,共有63人成功脱险.
“多好的一个人!老百姓一个没死没伤,只走了他一个!”村民刘兰萍说.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危险,他都走在最前边.”和李方洪打了10年交道的高威说.来源光明日报)
补充:
7月21日至22日凌晨,北京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为61年来首都最大一次降雨.据了解,特大暴雨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成灾面积14000平方公里.
面对天灾,北京市民大力弘扬北京精神,积极自救互助,党员干部纷纷出现在抗洪第一线……市民们说:“抗灾故事多!非常宏大,非常感人!”
派出所所长李方洪的最后一句话:“还是我先来吧”
在疾风暴雨和没腰深的湍流中,北京燕山公安分局向阳路派出所所长李方洪走到搜救小组的最前边,拦住街道干部高威说:“还是我先来吧.”
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从21日上午开始,北京燕山地区暴雨如注.10点钟,原本不值班的向阳路派出所所长李方洪放心不下逢雨必淹的凤凰亭村的父老乡亲,拨电话要值班民警赶紧把村里5号院的那位老太太转移出来.12点半,雨越下越大.李方洪直接赶到村里.
凤凰亭村4个院落里已经进了水,派出所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调来了4台水泵向外抽水.雨越下越大,抽水已经不起作用,现场指挥部当机立断,决定将村民转移到村里高处去等候救援.
有人不愿意走,特别是老人,几个警察和街道干部就挨家挨户去劝.
下午,已经大雨倾盆了,路面积水半米多深.李方洪突然发现,一家小商店里还有一位70来岁的老人和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他赶紧冲了进去,先将老人背了出去,放在安全地带,再蹚着大水回来,将小女孩背走.然而,17号院里又发现了五六个被困的村民.
“都快过来,拿绳子!”李方洪大声叫来其他的抢险队员,让被困村民们手拉手,拽着绳子,走到安全地点.
天完全黑下来了.
村北地势较高处,已经聚集了67个村民.
此前,屡屡意外发现有人被困,李方洪和几位民警、街道干部放不下心来,准备再去检查一遍.
街巷里,洪水突至,积水最深处已没了肩膀,最浅处也能没过胸口.水流湍急,想站稳非常困难,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水冲走.晚上7点20分,高威拿起一条长绳,准备走到4人救援小组的最前边,却被正在深水中艰难挪动的李方洪拦住.他接过绳索,说:“还是我先来吧.”
激流中,李方洪走出10多米,把绳索系在路边一个大铁门上,一松手,绳索顺着水流漂到其他3人的身前.3人就拽住绳索向前挪……李方洪徒手摸索着继续向前.
这时,前面出现了一根从旁边电线杆伸出来的铁索,李方洪本能地伸手去抓,想在激流中稳住身体,却不料一阵火花闪过,李方洪一跤摔倒.跟在后面的高威和村民于凤友等人赶紧拿过竹竿,将铁索从他手上挑开,几乎就在同时,李方洪的身体被激流冲过来.众人赶紧将李方洪抬到一处较高的院子里紧急抢救,然而,他已经双眼紧闭,毫无反应.
闻讯赶来的武警战士在激流中组成人链,托举起李方洪,托举到村外,托举上救护车.
晚上10点30分,医院宣布,李方洪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46岁……
倒下前,李方洪身背臂搀,直接救出十五六个人.在他的组织下,共有63人成功脱险.
“多好的一个人!老百姓一个没死没伤,只走了他一个!”村民刘兰萍说.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危险,他都走在最前边.”和李方洪打了10年交道的高威说.来源光明日报)
类似问题5:暴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都表示什么?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暴雨警告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暴雨后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