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数学
编辑: admin 2017-25-02
-
4
因为中国地处北半球,太阳总是在南边,所以古代南比北尊贵.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它一般都指北啊~为什么叫指南针?[历史科目]
为什么叫指南针呢?就是因为这东西用来指南的.况且,最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一书中,就记载了现在称为指南针的原型——司南,“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并在东汉王充《论衡》中便记述了司南的具体形制,“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且,指南针不但最早为中国发明,并随后演变成罗盘并应用于航海事业上.北宋朱彧所著《坪洲可谈》一书中,最早记载了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情况,“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观指南针”.其后,南宋福建路市舶司(当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政府机关)提举赵汝适在所著《诸蕃志》中提到,“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胜似系焉”.
就在这一时期(北宋末南宋初,约为1180年左右),中国的指南针(或者说罗盘)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此后,罗盘在世界航海事业上被广泛应用,因此才有15世纪-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理大发现.这一切,按照中国官方的历史教科书来看,由于这一渊源关系,欧洲人的指南针亦是应来“指南”.
后来查了一下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指南针词条,才发现事情远非“指南”一说这么简单.
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有两个不同的词条来解释:
第一个词条为“direction determinants”,即方向指定仪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有磁指南和机械指南两种,磁指南发明于公元前3世纪,称为‘司南’……机械指南仪器为指南车,约在3世纪发明……”
第二个词条为“compass”,译为“罗盘”,即通常意义上用于航海的指南针.“航海或勘测时在地球上使用的基本测向仪器,……最老、最常用的罗盘为磁罗盘,……12世纪,显然中国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各自发现,一块天然磁石,一种自然界存在的磁性矿石,漂在水中木棒上时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
两个词条其实是对指南针作了区分.一种是在陆地上、较简单的指南仪器,源于中国司南(也应该仅仅使用于出产在中国的指南针),另一种是用于航海和勘测上、较专业的指北仪器,欧洲和中国同时出现,无先后之分.
分歧就这么出来了,对比这两个词条,发现大英百科全书似乎把“中国是最早发明指南针”这一说法完全给推倒了,因为在欧洲历史上,罗盘才是真正的“指南针”,并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争霸海权和开拓殖民地等近现代历史的决定性事件中,与火炮和航海术一样扮演了功不可没的角色.对“中国古老的指南针”不但否定,而且用了两个不同的词条加以区分.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也有指南针和罗盘(磁罗盘)两个词条,但不论是对指南针的解释,还是对罗盘的解释,都最终追溯了到战国的“司南”,这两种不同的指向仪器是同源关系,而没有像欧洲观念中区分的如此泾渭分明.
因此,康熙的说法和佩雷菲特对其的嘲笑便有了答案——显然,康熙认同指南针和罗盘同出一源,用来指南,而作者佩雷菲特则按西方人的观念,认为指南针显然应该是罗盘;佩雷菲特则认为,罗盘是欧洲人自己发明的,与中国的“司南”没有必然联系,罗盘用来指北,而中国的司南则用来指南.这似乎是一种不同文化背景上的误解.当然,罗盘和“司南”到底什么关系,现在还是各有各的说法.
此外,佩雷菲特对康熙固执地认为指南针用来指南作了解释.他认为,康熙之所以认为指南针用来指南,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南是四个方位中最尊贵的方位,皇帝的御座、宫殿、陵墓,寺庙,甚至紫禁城,一切尊贵的建筑物都朝向南方.他继续写道,“虽然皇帝是来自北方的满人,他的论据却是始料不及的:‘在北方,一切活动在凋萎,在衰亡.吸引磁针的力量怎么可能来自北方呢?’……‘力量、精气和繁荣都在南方’”.
听佩雷菲特一说,似乎也不无道理.但,中国史书上对司南的记述确实为“其柢指南”,并没有因为后来“南”变成了一种皇帝尊贵的象征才改的方向.这位曾先后六次访问中国的法兰西学院院士,用这种说法来解释康熙认为指南针指南是合理的这一固执的想法,到底算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是误解呢?
到现在来说,中国人认为指南针指南,欧洲人认为指南针指北,皆合理.因为现在的指南针为棱形,指针两头均衡,并非如“司南”只有一个杓柄,指南指北之争,似乎徒费口舌.
回答者:乱线 - 副总裁 十级
类似问题2: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历史科目]
为什么叫指南针呢?就是因为这东西用来指南的.况且,最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一书中,就记载了现在称为指南针的原型——司南,“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并在东汉王充《论衡》中便记述了司南的具体形制,“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且,指南针不但最早为中国发明,并随后演变成罗盘并应用于航海事业上.北宋朱彧所著《坪洲可谈》一书中,最早记载了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情况,“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观指南针”.其后,南宋福建路市舶司(当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政府机关)提举赵汝适在所著《诸蕃志》中提到,“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胜似系焉”.
就在这一时期(北宋末南宋初,约为1180年左右),中国的指南针(或者说罗盘)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此后,罗盘在世界航海事业上被广泛应用,因此才有15世纪-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理大发现.这一切,按照中国官方的历史教科书来看,由于这一渊源关系,欧洲人的指南针亦是应来“指南”.
后来查了一下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指南针词条,才发现事情远非“指南”一说这么简单.
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有两个不同的词条来解释:
第一个词条为“direction determinants”,即方向指定仪器,解释如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有磁指南和机械指南两种,磁指南发明于公元前3世纪,称为‘司南’……机械指南仪器为指南车,约在3世纪发明……”
第二个词条为“compass”,译为“罗盘”,即通常意义上用于航海的指南针.解释如下:“航海或勘测时在地球上使用的基本测向仪器,……最老、最常用的罗盘为磁罗盘,……12世纪,显然中国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各自发现,一块天然磁石,一种自然界存在的磁性矿石,漂在水中木棒上时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
两个词条其实是对指南针作了区分.一种是在陆地上、较简单的指南仪器,源于中国司南(也应该仅仅使用于出产在中国的指南针),另一种是用于航海和勘测上、较专业的指北仪器,欧洲和中国同时出现,无先后之分.
分歧就这么出来了,对比这两个词条,发现大英百科全书似乎把“中国是最早发明指南针”这一说法完全给推倒了,因为在欧洲历史上,罗盘才是真正的“指南针”,并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争霸海权和开拓殖民地等近现代历史的决定性事件中,与火炮和航海术一样扮演了功不可没的角色.对“中国古老的指南针”不但否定,而且用了两个不同的词条加以区分.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也有指南针和罗盘(磁罗盘)两个词条,但不论是对指南针的解释,还是对罗盘的解释,都最终追溯了到战国的“司南”,这两种不同的指向仪器是同源关系,而没有像欧洲观念中区分的如此泾渭分明.
因此,康熙的说法和佩雷菲特对其的嘲笑便有了答案——显然,康熙认同指南针和罗盘同出一源,用来指南,而作者佩雷菲特则按西方人的观念,认为指南针显然应该是罗盘;佩雷菲特则认为,罗盘是欧洲人自己发明的,与中国的“司南”没有必然联系,罗盘用来指北,而中国的司南则用来指南.这似乎是一种不同文化背景上的误解.当然,罗盘和“司南”到底什么关系,现在还是各有各的说法.
此外,佩雷菲特对康熙固执地认为指南针用来指南作了解释.他认为,康熙之所以认为指南针用来指南,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南是四个方位中最尊贵的方位,皇帝的御座、宫殿、陵墓,寺庙,甚至紫禁城,一切尊贵的建筑物都朝向南方.他继续写道,“虽然皇帝是来自北方的满人,他的论据却是始料不及的:‘在北方,一切活动在凋萎,在衰亡.吸引磁针的力量怎么可能来自北方呢?’……‘力量、精气和繁荣都在南方’”.
听佩雷菲特一说,似乎也不无道理.但,中国史书上对司南的记述确实为“其柢指南”,并没有因为后来“南”变成了一种皇帝尊贵的象征才改的方向.这位曾先后六次访问中国的法兰西学院院士,用这种说法来解释康熙认为指南针指南是合理的这一固执的想法,到底算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是误解呢?
到现在来说,中国人认为指南针指南,欧洲人认为指南针指北,皆合理.因为现在的指南针为棱形,指针两头均衡,并非如“司南”只有一个杓柄,指南指北之争,似乎徒费口舌.
类似问题3:为什么“指南针”不叫“指北针”?[语文科目]
“您看,这明明就是指北针嘛?”我一脸茫然……\x0d原来由于刚才课堂上我提到了指南针,而\x0d且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指南针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的功能,而对指南针的来源及发展历史根本就是只字未提,而孩子们却对这块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啊,那是\x0d一股浓厚的学习劲头,犹如雨后春笋般,是那么美好,差点被我掩盖了,顿时一种罪恶感油然而生.\x0d课后我去查了一些资料:原因在于,古代中国人指北不用指南针,而用北极星.中国是个天文学发达的国家,而且位于北半球.从史前时代,中国人就对天上的恒\x0d星、行星、星座很感兴趣,勤于观察.他们对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是相当熟悉的.这7颗亮星中的4颗组成斗形,另3颗组成斗柄;而且用北斗星很容易找到位于天北\x0d极的十分耀眼的北极星.用北极星指北是中国人的常识、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的习惯,有这个指北的标志物,任何事物是不能和它争锋抗衡的,也不允许与它争,\x0d就如同日出指东一样.正因为如此,指南针的“老祖宗”也是制成北斗7星的形状,叫司南.\x0d有了这些知识,我便去解除孩子们心中的疑惑,孩子们乐了,自己心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我更是收获满满!突然,感觉自己对教学有了一\x0d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相长,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与学相辅相成,从而使师生共同成长.而且各学科之间的教学是相通的,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的,而具有拓\x0d展性,可以无限延伸的,数学教学更不应该局限于算理与算法的教学.\x0d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更让我惊异,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我们教学者去发现,去挖掘!
类似问题4:为什么叫“指南针”而不叫“指北针”?[物理科目]
指南针又称指北针,因为其实,南的对面就是北,一根针,既然有南,就必然有北,有地球两极的磁力最大,所以在悬浮的状态下, 会被,朝南北方向拉直.下面是科学解释:
磁子午线简介
磁子午线的切线
地面上某点地磁水平分力线所切的地球大圆.磁针在仅受地磁影响(没有自差)的情况下其指向即磁子午线方向(也就是说,在地球磁场作用下,磁针在某点自由静止时其轴线所指的方向).因地磁两极不对称和磁场不规律性,磁子午线一般不经过地磁南北极.故磁针所指的磁北方向不一定是地磁北极的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可用罗盘仪测定.
经过地心和磁针静止时所指示的南北方向所作的垂直平面.
指南针指向原理
地球是个大磁体,其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类似问题5:指南针指的是北方为什么不叫指北针?
1,学过物理的都知道,磁针两头,分别指向南北,就算是把磁针截断,剩下的部分会自动的形成新的南北极,依然有一端指向北方,另一端指向南方.
2,我国古代就有“司南”,所以现代叫指南针也是传统习惯.有些习惯也不是没有源头,比如我们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也是有原因的.
3,在我国古代文化里,南为阳,北为阴,活人都以阳为尊.皇帝都是面南背北坐,正屋的门窗都开向南.所以指示方向,也以南为主.
4,在我国叫指南针是习惯叫法,也可以叫指北针,国外和军事领域都叫指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