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女子 作文-音信难托
编辑: admin 2017-25-02
-
4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前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镇,一个普普通通的夏日,一棵普普通通的龙爪槐,一片普普通通的野花野草,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孩。这位普通的女孩,成绩也一般,但她对古文的记忆力出奇的好,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古诗,她有时说话会很自然地蹦出一些诗句或古文,大人们都夸她是个神童,可学生时代的她和别人比起来,并没有什么聪慧之处。
在龙爪槐下有张小桌子,女孩就趴在上面读书学习。盛夏的知了躺在远处的白杨树上总是叫个不停,快中考了,她专心地复习,平日里玩玩闹闹时间浪费了不少,如今只得临时抱佛脚了。夏风忽起带走了几分暑意,悄然地飘落了一片树叶,这叶卧在她手下的书面上,盖住了文字。她轻轻地拿起树叶,这叶子还是绿色的,女孩想,在它没落下来之前有多快乐!心里不免悲伤起来。迎春花开放的时候,树的身体里隐隐有它的存在,它渐渐地生长,朝饮晨露,昼享阳光,夜睡寂静。天气渐渐温暖,它拥有了扒开树皮的力量,终于破皮而出,伸出一点点的小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它看过小树长新叶,见过小草发芽,观察过玫瑰花开,沉醉过牡丹的华美,注意过蝴蝶飞舞,留恋过春雨连绵,感受过夏日炎炎……
可是这些都是过去的繁华了,被时间丢弃在那个美好的角落里,它与夏天争执,在夏雨中拼搏,忍受着夏日烘烤的痛苦,可最终还是被夏风掠走,然而夏风只是随手把它一丢,并没有带它去看什么特殊的风景。女孩凝视着绿叶,思虑着:“当初若晓得今日,又何必苦苦挣扎!你毕竟是孤一的,怎敌过炎炎盛夏!”随后把它小心地夹在书中,铺平,合上书,抬头望着龙爪槐:“枝枝叶叶又能何?正值繁盛却凋谢。今日巧落怜人手,仅幸少却他人撷!”女孩拿起书,步入房中。
几天后,人生的第一个公开的挑战开始了,女孩沉默着,不知中考对她来说,是考场、战场还是刑场。考完后,女孩没有心思去回忆考试的经历。
中考的成绩不理想,虽不是很差,但心中难免有些伤痛。独自一人站在窗旁,抬首望着夕阳,心中慨叹:朝起暮落,单调无味,何日终止?母亲走了进来:“中考成绩怎样?”她面无表情:“又能怎样?”
母亲瞥了一眼,叹了口气:“你总是这样,究竟怎么样,考多少分哪?”
她叹了口气,抬起头望着母亲,心里愧疚又难受:“妈,没考好,才考xx分。”说着,眼泪便流了下来。
母亲看着心疼,轻声问道:“乖孩子,你认为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她忍着泪,可泪还是流了下来:“妈……没考好。”
母亲替她擦去眼泪:“没事,就算失误吧,不还有高中吗?”这时父亲进来了,也来问成绩,得知后,既生气又无奈:“你怎么考的啊?家里拿钱给你读书容易吗?你一个农村的孩子,家里为了你的前途,把你送上县城最好的学校念,你就拿这个回报我和你妈吗?!”
女孩心里很难受:“爸,我知道,可我不爱学习,我又不是喜欢学习的,为什么一定要很好啊?”
父亲生气了:“你说什么!你不喜欢学习,那你喜欢干什么?喜欢玩吗?真是不懂父母心,唉,你这孩子……”
母亲温柔地说道:“你声音小点,吓着了她。”
父亲瞪了母亲一眼:“亏你现在还护着她,她就给你这么个成绩,你要知道,咱们家就他一个呀!”
“她又不是故意的,这都考过了,孩子也不小了,怎么样她心里清楚,我们回屋去吧,走。”
女孩看着父母走出去,晚霞染红了一大片天空,人生几度夕阳红,有几度磨难,几度离别,几度悲哀!
屋里,父亲很不高兴:“你也是的,孩子考差了,我讲她几句也不行吗?”
母亲端来了一杯茶:“咱们女儿是懂事的,道理她都懂,这书——不管她喜不喜欢,总是要念的,大学毕业后,咱们就甭管他了,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养女儿又不是替自己养的,干嘛那样呢!”
深夜,女孩睡不着,心里静静的,总有一件事情放不下,惦记着某个人,深深的思念,平日里为了和他一起快快乐乐,连复习都放在次要的位置,望着夜空,静谧的夏夜,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脑海里浮现出柳永的词:匆匆相见懊恼恩情太薄。霎时云雨人抛却。教我行思坐想,肌肤如削。恨只恨、相违旧约。相思成病,那更潇潇雨落。断肠人在阑干角,山远水远人远,音信难托。这滋味、黄昏又恶。
她伫立着,一颗星星一闪一闪的,她自嘲道:“人不得志时,星也难忘嘲。”
7年后,女孩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工作,她也不耐烦这些工作,不知是她高估了自己,还是不喜欢这个社会。她看透了有身份者的嘴脸:自己成了老头,还取年轻的美模为妻;为了多得到经济利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为了不得罪人,只要有好礼送上门来的,什么忙都帮;为了防止哪天自己被国家惩处,用金钱联系好一大串关系,交了数不清的酒肉朋友;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别人死活;贪恋着灯红酒绿,不顾百姓的生活;为了防止上层检查,每次都提前做好样子;每次“考察民情”,排一个车龙,走到哪里就命人先把人民群众赶走,以免干扰视线;为了体现自己以人为本,装模作样地采访早已安排好的人,交给上层一个良好的任务……
可怜广大人民哪!这要能够过日子,就不闻不问社会怎样、国家怎样。
女孩不愿被世俗所污染,便远离这个世俗,自以为“清者自清”,殊不知她想一尘不染,但这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她不愿与世俗有任何的联系,她鄙视一切,瞧不起任何人,面对婚姻大事,她毅然选择了孤独一生。父母亲人都为她这样的一位好女孩而惋惜。她整日在祖国名川胜迹中游玩,作诗写文,她为春雨打落的花瓣惋惜;为夏日荷花凋谢悲叹;为秋天红叶飘零忧伤;为冬季白雪被人践踏流泪……
有时她会为孩子们做东西,心灵手巧的她,很受孩子们欢迎,她只愿与孩子们交往,在她的思想里,只有孩子的灵魂是最纯洁、最善良的,一旦开始长大,就要接触肮脏的社会,被浊气染脏自己,失去纯真,变得虚伪、灵魂猥琐、人格缩水。她替他们慨叹,心生怜悯之情:孩子的单纯是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为何最终要失去呢!
中秋月圆之夜,她和全家在赏月,亲人们都齐了,大家吃吃喝喝的,好不热闹!女孩也跟着笑,可心里一点也不高兴,大家都在团圆,嫦娥一个人在广寒宫有多孤独,有多寂寞!后羿在哪儿?高在天上的嫦娥,能不能寻到他的身影?
“今天团圆饭感觉不错!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个活动怎么样?咱们农村人,没啥知识,大家就轮流着以月亮为题,讲诗句、歇后语,或者自己编一个故事也行。"
"好好!”大家都赞同。
“那就从我开始,以前啊……”
女孩一点也听不进去,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了,大家都叫道:“怎么了?”
“哦,轮到我了么?是什么题目啊?”女孩问道,大家互相对视了一下,勉强陪着笑容把要求说了一遍,女孩认识到气氛被她搞坏了:“哦,不好意思啊,刚才走神了。那我就背诗一首: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女孩的姨妹赞道:“姐姐背的是首好诗!太棒了!我也特别喜欢这首诗,但不会全背。”
姑妈却道:“诗好有什么用!连个对象都不找,我看你就一个人过一辈子吧!”
女孩听了,不说话,亲人们也都说:“你是个好女孩,怎么有单身呢!是没有称心的还是怎着?有心上人了吗?你没工作没饭碗,不找个依靠,这辈子怎么过啊!”
女孩仍然不说话。
时间的细沙总在不经意间从指缝间坠落,女孩已经成为一个老女孩了,她对父母一直很孝敬,她替别人照顾孩子,当家教来赚些钱维持生存,三十多年过去了,父亲病逝,母亲如今也走了。她已无依无靠,没什么可挂念的了,她用钱买了一只小船,从此便在山水间吟诗作赋。
人毕竟是群居动物,生活耐不了长期的孤独。那一夜,她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肚子很饿,却吃不下去,更何况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就这样,在孤独寂寞与饥饿中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嫦娥在一起,随后离开她到了一棵樱花树下,遍地樱花,空中仍在飞舞着……就这样,她再也没有醒来。
她怜杨柳,怜残阳,怜大海,怜月亮,怜百姓,她怜金陵十二钗,怜所有痴情红颜,却惟独忽略了自己。
她怜世间万物,却不包含自己,或许,她本人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
岁月无情,老病有孤舟,一生孤傲,居高临下,死后灵魂仍飘荡在世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