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第二个孩子的字】古代对第二个孩子起字时的讲究_语文_zte8

编辑: admin           2017-22-06         

    在中国古代,兄弟姊妹间一是用“伯(长、孟)、仲、叔、季”等字表示排序,并且兄弟和姊妹分开排;二是按“行第”排序,即同一曾祖父的兄弟姊妹间按照长幼的次序一起排序,并且有时会用“行第”作为人名代称甚至名字.这两种方式都与宗族制及对礼教的重视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古代 兄弟姊妹 排序 行第

      宗族制自周代建立以来,在我国的整个古代社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封建农业社会的特征以及受到生产力低下的影响,古人有着“多子多福”的习俗,十分希望子嗣兴旺,一般家庭都兄弟姊妹众多.同时又受到宗族制和礼教的影响,所以在兄弟姊妹间的排序上也很有讲究.古人用来表示兄弟姊妹间排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用“伯(长、孟)、仲、叔、季”等字表示排序

      “伯(长、孟)、仲、叔、季”是我国上古时期普遍采用的兄弟姊妹间的排行用字.《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在古代,“伯、长、孟”等字皆表示排行第一.《说文解字·人部》:“伯,长也.”《说文解字·子部》:“孟,长也.”“长”的本义为长远,引申为年长.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传统和规矩这两个词的区别

    传统是指按照一贯的惯例还有模式跟特定程序进行的活动方式;而规矩是指:在事前已经规定了一定的行为,方式跟做法,还有一些应注意的不可触及领域,按程序走,不得搞特殊.

    题2: 古代人墓碑上的文字都有什么讲究

    碑文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 ,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这批评虽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持平,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做法,却是值得提倡的.总之,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

    墓碑文的题目.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

    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

    墓志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时,无论是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的大小,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挡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也是墓志断代的确证.例如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南部地区“蛮獠”与海盗啸乱,朝廷派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始人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3删人(计58姓),前往征伐6其子元光13岁被乡荐第一,随父出征,陈政母亲魏母(敬),年过古稀,也提兵数千支援,终于平定多起叛乱,实行军垦,教民学习中原文化与先进的耕织技术,元光在其父死后18岁承袭父职.,对叛乱者恩威并施,提倡58姓携将士与当居民自由通婚联姻,出海捕鱼经商,使荒芜的大片粤闽大地,进人礼仪之邦,他还疏清建置漳州等郡县,升为刺史.一次征战中,元光以身殉国,年仅54岁.由于陈氏父子祖孙数代的忠骨均埋葬于漳州、云霄一带,百姓们奉他为“开漳圣王”(宋、明清等朝也以此号追谥),为之修墓建庙,至今仅台湾就有开漳圣王庙百余座.奇怪的是这么一个有丰功伟绩的家族,其主要人物在旧、新《唐书》中未立列传.难怪后人在陈圣庙前刻上对联:“正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为其鸣不平.随着海峡各方面交流的扩大,当年随陈氏子父远征的58姓中的陈、郑、林、胡、黄、汪、赵、詹、丘等在闽、台或海外成为大族或富户.借助学者们从墓志、谱谍、神道碑酌记载,研究成果不断到河南固始、新郑等地来寻根问祖;郑成功的后人,也据墓志、方志得悉其祖宗也是随陈政父子人闽的58姓中的一支姓氏.

    墓志铭它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铭是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功德事迹的.铭是用韵文概括志的全文,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是委婉抒情的.但也有只用碑记(文)或碑铭的.铭本是记载、镂刻之意,它开始是刻(或铸)在铜鼎上;以后也刻在石碑、金属板等器物上,或以称功德,或以申借鉴,逐渐演变成独立的文体b刘勰著的《文心雕龙》中有《铭箴》篇.萧统编选的《昭明文选》中有班固等人的铭文五篇;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中有刘禹锡的《陋室铭》,至今传诵.铭文精短活泼,或用骚体,或类五、七言诗歌或似佛家倡语,或同警世格言,妙语珠玑而不浮华,蕴藏哲理而不晦涩.这是墓志铭及其它座右铭在记功、记物等铭文的特色.

    题3: 古代时候的人取字有讲究吗?

    取字有没有什么压韵什么的规定?不同朝代是不有不同的习惯?...有钱人才...古代人认为单名为贵,所以在取名的时候都基本会取单名

    题4: 古代诗句里用什么字形容比喻小孩,幼年[语文科目]

    不满周岁——襁褓;

    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tiao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ji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   4
  • 相关文章

    节操是什么意思_现在的你还有节操吗?
    冬至是什么意思_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剖析冬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既励志又充满正能量
    歌舞韵律 语言文字的另类灵性沟通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心境之局
    椰子水 椰子汁 椰树之美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感
    文学哈姆雷特内心深处的对话To be or not to be你怎么解读?
    【关于动作描写的美文】关于描写动作的句子请大家看好,是句子,不要一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作文】【《一节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百度作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