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相关知识】文学常识——词的介绍(基础知识)词是什么,盛行于哪
编辑: admin 2017-21-06
-
4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
词是韵文文体之一,又称"曲子词",即歌词.它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由于它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如《西江月》、《清平乐》),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词”的文学常识】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
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这种分法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情况还是如此的.
在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创造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的.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题2: 形容很有知识,有文学才干的词形容人很知识丰富,有点形容文人雅士的4字词语[语文科目]
才华出众 文采飞扬 锋芒出众 风神超绝 妙趣横生 出口成章 行云流水 妙笔生花 辞采华美
题3: 【关于词的文学常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39256.htm
百度百科.
题4: 文学常识(关于词的)词是一种_______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___代,盛于___代.原是_________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一般分为上下___.能填多少是多少~~![语文科目]
词是一种诗歌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一般分为上下阕.
题5: 文学常识:词[语文科目]
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词的分段称为分片,词除单调之外,一般都分上下两片,慢词也有分成三四片者.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后世词一般不在演唱,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