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的来历】山字来历的故事_语文_vrmx824

编辑: admin           2017-15-06         

    象形字.来历不明.


    山字,是个象形独体字,严格来说不是字,是文.

    独体是文,合体是字.


    从象形文字的山可以看出,山是由三个巨大的锥形石头(即山字的三竖),和地平线组合而成(地平线即山字下边的一横),这就成了古代的山字.(注:在页面上打繁体字都不显示,更何况是古文字呢?所以还是得用现在山字来解释,给你插个图片)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关于一些字的来历的故事】[语文科目]

    如:"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

    题2: 字的来历的小故事[语文科目]

    文字来历大概有以下几种: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

    文字在很久以前是结绳记事与契刻记事

    传说是史官仓颉造字

    题3: “想”字的来历故事?[语文科目]

    字源学考证吗?想字从相从心,也就是以心为基础.想,冀思也.――《说文》 览物想故国.――杜甫《客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 又如:想似(深切的怀念);想思(想念) . 现代解释:①开动脑筋;思索:想法;想象;想办法;左思右想. ②打算;希望:幻想;想头;他想当教师. ③怀念;惦记:想念;想家. ④推测;认为:料想;猜想;想不到.

    题4: 汉字的来历小故事,50字左右加30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历史科目]

      一下有很多种选择,你可以自选!不过个人认为最后一个比较普遍,就是汉字是自然形态(图画)演变而来.

      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来自八卦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河图洛书说,这是文字神赐的典型代表.

      结绳说,《说文解字》:“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刻契说,古人从接绳记事演变成的刻削符号记事,再系统化成为汉字.仓颉造字说,《说文解字》:“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依类象形”“分理别异”而来.

      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实际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有人主张推至夏末;也有人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

      推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却达8000年

    题5: 【关于汉字来历的故事,500字左右】[语文科目]

    仓颉造字的传说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管理各种大事.于是,他每天都在想办法.

    这天,他看到几个老人为走哪条路争辩.一个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要往北,说有鹿群;一个要往西,说有老虎.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说的.于是,他开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他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命令仓颉去传授这种方法.就这样,文字诞生了.

    仓颉每造一字,总要反复推敲字义,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传到每个部落去.

  •   4
  • 相关文章

    一举两得造句
    上穷碧落下黄泉
    资讯的意思
    相思风雨中粤语发音
    昔年有狂客
    同舟共济的意思
    什么是头七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秋分日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