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凫猎兔】文言文《掷凫猎兔》的泽文_语文_ycycrfv6787
编辑: admin 2017-15-06
-
4
赵国因为其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威名,提拔他的儿子赵括为将军,让他去抵挡秦军,而恰好碰到的对手却是秦国猛将武安君白起.仅一战就被击败,赵括被虏,四十万军众被俘坑杀,国都邯郸几乎陷落.
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从前,有一个人想去打猎,却不认得鹘鸟(指鹰隼之类的禽鸟),竟买了一只野鸭子回去.田原上忽然惊起了一只兔子,他便赶紧把野鸭子抛出去,要它去捉,可是野鸭子不能飞,立即落到地上l再把它抛出去,又落在地上.以至于连续抛掷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从地上站起来,摇摇摆摆地对那人说道:'我是只野鸭子呀!杀了吃我的肉,是我的本分,为什么偏偏要把这抛掷的苦处加到我身上来呢?'那个人说:'我当你是只鹘鸟,可以捕兔子,谁知你竟是只野鸭子呀!'野鸭子便举高它的蹼掌给那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我这笨手笨脚的,是能按住兔子的材料吗?
其他同学给出的参考思路:
赵国因为马服君(赵括之父赵奢)的威名,提拔他的儿子赵括做将军来率军抗击秦军,而当时(秦军统帅)是武安君白起,(结果)一仗(下来),赵军大败,秦军活捉了赵括,坑埋了40万赵军俘虏,赵国都城邯郸差一点儿被攻破。 艾子听了后就说:从前,有一个人要去打猎,可是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一只兔子突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跌到地上。他抓起来再一次扔出去,鸭子还是...
展开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掷凫猎兔说明了什么道理[语文科目]
先回答你的不正确,对不起了.掷凫猎兔,说明的是:用人要扬长避短,知人善用的道理.掷凫猎兔的原文意思是: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题2: 【的译文】
过去有个人准备打猎,他不认识隼,误买了一只鸭子就去了.来到原野上,出现了一只兔子,这人想放隼去抓兔子,鸭子飞不起来跳到了地上.再放又跳到地上.这样弄了三四次.鸭子突然摇摇晃晃的说起人话:“我是鸭子啊,把我杀了吃肉是我的本分.为什么要把我提起来扔来扔去让我遭这个罪呢?”这人说:“我以为你是隼,可以帮我去抓兔子.原来你是鸭子啊!”鸭子举起鸭掌给他看,笑着说:“你看我这样子的手脚,能把兔子按住吗?”
题3: 掷凫猎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政治科目]
告诉我们要正确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必须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
题4: 掷凫猎兔原文一定要全的[语文科目]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
古文欣赏
昔有人将猎(1)而不识鹘(2),买一凫(3)而去.原(4)上兔起,掷之使击(5).凫不能飞,投(6)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14)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
词语注释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想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持握、捕捉.
古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古文简析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题5: 读了掷凫猎兔有什么感悟啊[语文科目]
要正确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必须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在深思熟虑后,再做出定夺,利用他的长处获得最佳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