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花地】“碧云天,黄花地”与“碧云天,黄叶地”差一字,这是古..._语文_TKXqV
编辑: admin 2017-15-06
-
4
套用现象.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有一首很有名的词《苏幕遮·怀旧》,这首词的开头写道:“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后来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写莺莺与张生离别,其中“正宫·端正好”的开头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看得出“碧云天,黄花地”是沿用了《苏幕遮·怀旧》的词句,并有所改动.吴薇静《王实甫何故要将“黄叶地”改为“黄花地”》(《语文建设》2004年第9期)对这种改动作了分析,认为把“黄叶”改为“黄花”能够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黄花在古代有时专门用来指菊花,这可以衬托莺莺高洁的品行,另一方面,黄花具有女性意味,更适合表现莺莺面对离别时的愁苦之态.这样解释如果仅仅从作品本身来讲也许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们认为把“黄叶”改为“黄花”还有更基本、更客观的原因,那就是特定的词和曲对格律有不同的要求.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下面是什么】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题2: 碧云天,黄叶地.这首词的词排名是?
是:苏幕遮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题3: 【碧云天,黄花地出至哪里】
是“碧云天,黄叶地”吧?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是这个吧?
题4: 有没有关于“碧云天,黄叶地”的诗词要全文哦[语文科目]
长亭送别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题5: 碧云天,黄叶地后面两句是什么?[语文科目]
原出处:《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王实甫的《西厢记》里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即《长亭送别》一节引用为崔莺莺的唱词: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表达了送张生上朝取应时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