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能力赚取金钱的时候,必须很谨慎的分辨这些诱惑
编辑: chenjujun 2017-15-11
-
4
“想要”与“需要”,很简单的两句词,到底包含了什么意思?通常我们所消费的东西或物品都可以分类成为是“想要”的,还是“需要”的。那现今的孩子该几岁开始灌输他们“想要”与“需要”的观念呢?其实4岁开始可以慢慢教导他们什么是一定要(需要),什么是不一定要(想要)。通常可以从孩子所熟悉的物品开始引导,比如衣服、鞋子、食物、玩具、电视机等让他们分辨。至于我的孩子,3岁多的时候已经和他玩这个游戏。我首先会问他有没有看到其他人没穿衣服上街的,让他思考后回答,再引导他衣服是一定要“需要”。
那如果今天你没有买玩具回家,家里还有其他的玩具吗?你是否可以再玩家里的玩具呢?所以玩具不一定要买喔“想要”。再慢慢和他分析其他他所了解的物品,再和他玩分辨游戏。
在幼教的“想要”与“需要”,可以给孩子们一个确定的答案,比如衣服,水果,蔬菜都是“需要”的,而玩具,薯条,汉堡包等是“想要”。在小学的财商教育里,我们更需要让孩子们去思考更多这一方面的课题,让他们有机会训练对于金钱的思维。所以我喜欢在上课的时候问他们衣服是想要还是需要。当然全班给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需要”。
我再问他们,如果我花了很多钱去买一套衣服,那又是想要还是需要呢?他们就回答说是“想要”。我再举个例子给他们,我花了比较多钱买了一套衣服是因为我要出席一个场合,必须要尊重当天的活动,那买贵的衣服可能就是“需要”了啊。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在消费前是懂得如何分辨“想要”与“需要”,要他们可以真正的思考是否值得。

我们也鼓励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讨论这课题,每次买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遇到要买“想要”的物品时,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说出为什么要购买的原因,可以尝试让他们说出1到3个原因,训练孩子对于购物时必须考虑清楚,了解为什么要买。所以“想要”和“需要”可以帮助到孩子分辨物品对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虽然还不能够完全影响全部的消费习惯,但是再结合其他的引导和培养,一定会让孩子懂得如何运用金钱。
喝连锁店的咖啡是想要还是需要?全班都回答是“想要”,不过当中有位女学生很大声的说是“需要”。这是有一次发生在课堂当中的事情。我就问那女生为什么喝连锁店的咖啡是需要呢?你知不知道那咖啡的价钱呢?她回答说“我妈妈每天都需要喝连锁店的咖啡,没有喝就不行。”所以对她妈妈来说,连锁咖啡已经是个“需要”。
过后全班也在这话题上讨论一番,最终还是要让他们明白,连锁店的咖啡是比较贵的,不是“需要”,如果妈妈有能力每天喝上一杯也是妈妈所付出的努力,可以让她有能力享用比较贵的咖啡。
对于孩子来说,你还没有能力赚取金钱的时候,必须很谨慎的分辨这些诱惑。其实,身边的人,环境甚至亲人的消费习惯都一直在影响着下一代,所以现在的家长是必须正视的,而不是等到觉得要教的时候才开始和孩子谈金钱,到时候他们的习惯、金钱观以及价值观都已经形成,要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