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发现你有兴趣、擅长的方面,多花心思去培养它
编辑: chenjujun 2017-03-10
-
4
在我所在的这个行业里,熟练掌握语言尤为重要,而我的主管就是这样一个精通3种语言的人。工作上,我不仅不时在这方面需向他请教,我也一直从其他同行口中,听到他们对主任的语言能力赞不绝口。我一直以为,这样一名语言能力极强的主管,在求学时期想必语文科成绩顶呱呱,没想到事实竟与我所想的相反。求学时的成绩真有那么重要吗?中学时期,我认为课业上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本来就不算聪明,只靠“勤能补拙”的我,不愿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去参加那些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课外活动。
我最终选择参加英文学会,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因为轻松。英文学会每星期只需留校一天参加课外活动,还能加强自己的英文能力,比较“实际”。
上了大学之后,我看着其他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例如打羽毛球、写书法、跳芭蕾舞、弹中阮、烹饪等,我却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的特长,显得如此平凡。此外,每当聚会时,大家总会聊起我国时事课题,看着大家侃侃而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却经常搭不上话,这让我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很自卑。到后来,我喜欢上打羽毛球,慢慢的也喜欢上其它运动。我才发现自己骨子里是一个喜欢“动来动去”,而非在教室里乖乖学习的人。
于是,我不禁在想,为何中学时期没有去好好接触学校知识以外的其它事情,去好好发掘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究竟在哪里,若是如此,我现在会不会有更多的选择?至少拥有一些除了课业知识以外的其它技能,就算无法学以致用,在工作上为自己带来帮助,至少也是一个兴趣和人脉拓展。
刚入学时,我试图改变,曾信誓旦旦报名了许多团体,但性格内向的我,最终雷声大,雨点小,几乎都没去。大三以后,我只参加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运动类团体。结果,我依然把大部份时间花在学习上,只为争取获得那竞争激烈的奖学金。若要说参加什么活动或比赛,几乎都只是为了能在课外活动项目加分,不是真的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媒体行业。在这一个需要全方位人才的行业里,我明显做得有心无力,经常得依赖别人去完成一项任务。
每当走过一个阶段后,你会发现不管你曾经付出多大的努力,那都是过眼云烟。没有人会去在意你之前的努力和成绩,大家只关注你现在的表现如何。就像我的主管,如果他不说,没人知道以前他的语文科成绩差点不及格,大家只知道他现在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强,依然经常围着他,向他请教。
而且我发现,人家问起你以前读什么学校,不是真的想知道,经常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找个话题而已。
以后我会告诉我的孩子,学业成绩很重要,但它真的没那么重要,趁早发现你有兴趣、擅长的方面,花心思去培养它,它会是你长成参天大树的根,你越晚发现,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和付出更多努力去完成它,让它成为你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