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影响-发展低碳经济-政治学习

编辑: admin           2017-27-02         

    发展低碳经济也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什么是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是什么?媒体上经常说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我想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是什么?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1.低碳经济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由之路,能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

    2.缓解温室效应的恶化;

    3.低碳经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以往低技术、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使其逐步成为高技术、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

    4.低碳经济促进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改变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煤炭、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掠夺式开采的状态,在西部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对环境无害的新能源支持东部.

    类似问题2: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有什么意义?

    1、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3、有利于融入世界最新的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的浪潮之中,提高对于全球性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

    4、有利于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5、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

    类似问题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语文科目]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

      “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

      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

      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

      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类似问题4: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作用和意义[政治科目]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如何实现发展低碳经济?

      答案:“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类似问题5:低碳对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发展意义海经贸的作业具体来说,问题是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意义[语文科目]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

      “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

      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

      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

      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