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饺子的由来 》100字 要一篇小故事,不超过20
编辑: admin 2017-27-02
-
4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回到家,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奉献出来的这个特殊的药物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缩不了了 你自己想想办法吧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儿童节的由来(20到30字)急!帮个忙
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决定设定六一儿童节
类似问题2:春节的由来80字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类似问题3:谁有教师节的由来,100字以内,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类似问题4:饺子的由来,要大约30—90字的,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类似问题5:马字的来历100字[历史科目]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3、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夫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code]
为胜者立马.——西汉·戴德及戴圣《礼记·投壶》
5、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书法--“马”字(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