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其中的茅檐什么意思-清平乐村居的意思-语文
编辑: admin 2017-27-02
-
4
清平乐(yuè)·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老年夫妇,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无赖:“无”在这里念第一声,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卧:趴.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清平乐村居 意思[语文科目]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
--------------------------------------------------------------
【注释】:
1.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
2. 翁媪(ǎo):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3. 亡赖:指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
【背景】:
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
【赏析】: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
【诗解】: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调皮可爱,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
-----------------------------------------------------
【评析】:
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改编】: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的吹过,荷叶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谁呢?原来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树呀!柏树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房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眺眼望去,那儿还种植这一大片的禾苗呢!
屋里,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你哟,可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哟!”老奶奶一听,可乐了,说:“甭说这个,是不是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回来巴结我呀?”
这时,太阳已经在当空高照.
大儿子十分勤快,再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望着刚发芽的苗儿,大儿子甩了一把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
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到鸡笼编织完后,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这可是它们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
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还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太阳已经偏西,路过此地的诗人辛弃疾看到了这样一幅景美人乐的画,挥笔写下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介绍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类似问题2:清平乐村居的意思[语文科目]
清平乐·村居① 宋 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⑥溪东, 中儿正织⑦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⑧, 溪头卧⑨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乐”在此处读yuè 《清平乐·村居》歌曲谱
. ②茅檐:茅屋 .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老年夫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 ⑧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卧:趴. 词牌 《清平乐》,原为唐
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赏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思想感情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类似问题3:清平乐村居中茅眼的意思
:指吃过东西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事越来越有意思. 2:指经历过接触过的事重新感觉.
类似问题4:清平乐村居中的醉指什么 (两个意思)
1.喝酒醉了
2.对这种美好、和睦的家庭环境陶醉了
真的哦~
你是五年级的,学26课《清平乐 村居》了,对不对啊?
类似问题5:清平乐村居的意思是什么[语文科目]
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题目也称标题
词牌一般表明了 词的格式韵律 这是常规的规定
村居的意思是 乡村生活 或者 据住在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