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但丁是新时期的第一个诗人,又是旧时代的最后.

编辑: admin           2017-27-02         

      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期最初一位诗人.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他创作的《神曲》决定的.《神曲》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又表现了新时代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为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作为对中古文化概括性的总结,《神曲》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学观念及贵族阶级的政治理想,在创作手法上也未能突破中世纪文学的表现方法;作为透露着人文主义思想曙光的作品,《神曲》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歌颂了人的伟大,肯定了世俗爱情,赞美古希腊、罗马文化,表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思想情绪.《神曲》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政治、哲学、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在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上,既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方法的萌芽,又开了近代小说的先河,并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但丁是欧洲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作家.

      诗人虽然按照宗教观念把弗兰采斯加和保禄这一对恋人罚入了地狱,但是,却把他们的爱情故事写得凄婉动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大胆地追求爱情,在冥冥阴界,他们的灵魂在凄风冷雨中飘来荡去,永不分离.诗人目睹这对为爱情而死的亡魂.听了他们的爱情悲剧“昏倒在地,好像断了气一般.”这充分表现出,诗人并不把现实生活和幸福看成罪恶,相反,却讴歌和肯定了真诚的爱情.这是对中世纪禁锢人们思想的禁欲主义的有力的批判,表现出了进步的人文主义新思想.

      《神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富有新旧交替时代的特点.首先,它具有明显的新文学的特点.(1)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它以幻想的冥世三界旅行为框架,却鲜明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如党派之争、统治者的暴政、买卖圣职的教皇们的罪行、意大利的混乱和灾难等等.(2)勾画了多姿多彩的具有现实性的人物形象.但丁所写的人,无论是当时确有的真人,还是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都能赋予他们外形、动作或表情上的某一特征,使其成为具有概括意义的典型,如弗兰采斯加和保禄.(3)采用了丰富、生动的民族化语言,从而打破了当时写作只能用拉丁语的戒律,首创性地运用了民族语言:意大利语创作,使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以意大利民族中的一种格律为基础,构成了每段三行的连锁韵律.这些民族特色,是《神曲》作为近代文学先声的重要特征.《神曲》在艺术上也有明显的旧时代的印痕.(1)采用了中古梦幻文学的游行方法,充满了象征、寓意.(2)严密而完整的结构也带有中世纪意识的特点,以三、九、十这些在中世纪人们心目中具有神秘意义的数字来结构全篇,带有明显的宗教神秘色彩.

      《神曲》在中世纪最先广泛地反映了时代生活,透露出新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它又受基督教观点的支配,呈现出中世纪文学作品的特点.因此,它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具有两重性.第一,批判教会教皇.但丁在《神曲》中痛斥罗马教皇干预政治,造成混乱.如《地狱篇》第十九歌中,指出他们一伙“把金银当作上帝”,揭露他们胡作非为的丑恶嘴脸和口是心非的伪善本质,把教皇尼古拉斯三世放在地狱深处受罪.第二,肯定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的智慧和才能,反对蒙昧主义.第三,肯定世俗的爱情,批判禁欲主义,如对弗兰采斯加和保禄爱情的肯定.第四,深切关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表达了统一意大利的愿望和要求.综上所述,《神曲》中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是主要的,然而,也有神学观念和中世纪的偏见.首先,但丁虽然揭露教会的罪恶,但他不全面反对宗教和教会,甚至把神学放在理性之上,认为理性的力量是微弱无力的.其次,肯定现世生活,又把它当作来世生活的准备.第三,尽管同情不幸的情人,又以贪色罪让他们在地狱里受惩罚.最后,把统一祖国的希望寄托在外国皇帝身上.

      《神曲》作为中世纪文化的总结和新文化的最初萌芽,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带有两重性.如作者有力地抨击教会的腐败、教皇、僧侣的黑暗,但并不否定宗教本身,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诗人同情男女青年的爱情婚姻自由,宣扬现世幸福,但又不能摆脱禁欲主义的桎梏,把一对情侣作为贪色者置于地狱中受苦;诗人强烈地谴责专制暴虐的君主,批判卖国赋、分裂者的罪恶行径,但又把统一意大利的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身上,流露出明显的贵族偏见;诗人推崇古代文化,讴歌人的理性、智慧和知识,但又把自己敬重的古代文化大师荷马等人放在地狱的候判所里等待上帝的裁判.诗人在艺术上大胆创新充分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揭露现实生活中的黑暗丑恶,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但又因袭了教会文学常用的梦幻、象征、寓意等陈旧形式,使作品蒙上一层神秘主义色彩.《神曲》中思想和艺术上的两重性,反映出但丁的人文主义新思想萌芽和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之间的矛盾.这种新旧思想的矛盾,正是但丁作为中世纪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这一过渡性的伟大诗人的特点.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神曲》如何反映出但丁既是“中世纪的最后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是考试上有一个回答问题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历史科目]

      中世纪的最后诗人是就时代而言,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说他成为文艺复兴的奠基者,反动教会,呼唤人文主义.

      但丁对教会肆无忌惮地干涉意大利内政,破坏国家的和平与统一的罪恶,对教会僧侣颠倒善恶,犯罪造孽的种种败行劣迹,表示了异常强烈的憎恨.他痛斥教皇、主教、教士“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干着买卖圣职,敲诈勒索、荒淫无度、迫害基督徒等丑恶的行为,“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他们沉湎于金钱的淫秽污臭,“到处断绝上帝赐给人民的面包”,树立了导致人民“走上邪路”的“坏榜样”.但丁指出,背弃《圣经》教义的僧侣,把圣保罗、圣彼得抛到九霄云外,把罗马教廷变为“污血的沟,垃圾的堆”,“圣殿变成了兽窟,法衣也变为装满罪恶面粉的麻袋”.

      耐人寻味的是,但丁把贪婪的教皇、主教、教士置于第4层接受惩罚,并把当时还在世的镇压佛罗伦萨共和政权,在意大利制造动乱和分裂,企图篡夺世俗权力的教皇朋尼法斯八世预告打入地狱第8层,头脚倒栽在深穴里,接受火刑.但丁借用中世纪处置政治谋杀犯的酷刑,严厉惩罚朋尼法斯八世,预言式地宣告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教会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将结束的前景.但丁的这种愿望和情感,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束缚和宗教神学桎梏的要求.

      但丁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他在《神曲》中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上帝给予人类“最伟大的赠品”.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类似问题2:《神曲》如何体现了但丁作为新旧交替时代伟大诗人的成就和矛盾[历史科目]

      成就: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吉尔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两重性:

      恩格斯认为意大利的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个评述,既指出了但丁的二重性,也是理解《神曲》的二重性的关键.

      《神曲》二重性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神曲》的二重性,既有中世纪的一面,又有新时代的一面.

      《神曲》的主题思想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需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磨练,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类似问题3: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分为哪三部曲

    《地狱》(Inferno,Hell)《炼狱》(Purgatorio,Purgatory)《天堂》(Paradiso,Paradise)

    类似问题4:求《春水》170~182的赏析,还有《迎神曲》《送神曲》《病的诗人》[语文科目]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生命之花因谦逊而绚烂

      ——冰心《春水(三三)》赏析

      春水(三三)

      冰心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诗的哲理是依附于形象的,要通过贴切的形象恰当地表现出来.“墙角的花”,便是这首诗借以抒怀的形象.诗人用“墙角的花”来形容孤芳自赏者,准确生动,形神兼备,足见诗人视角之独特、构思之精巧.

      生长在墙角的花,由于不能充分地得到阳光的沐浴和雨水的滋润,因而缺乏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花朵开得枯黄瘦小.然而,当它“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天地便小了”,一方面,是说“墙角的花”如井中之蛙,困囿于狭小的视野,而看不到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也表明它自己生活的空间,也只能是偏狭的一隅,只能是那缺少阳光雨露的“墙角”,可谓一语双关,发人深省.

      这首诗通过对墙角小花孤芳自赏的委婉嘲讽,意在告诫人们做人处世应当谦虚,切勿骄傲.生命之花,总是在谦逊的心境中绚烂开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会枯萎凋谢.

      《迎神曲》《送神曲》这两首骚体诗深受《楚辞·九歌》影响,诗中描写了济州民间祭神的场景,其中原始场面的刻画和缠绵悱恻的情调相结合,表现出哀婉绝艳的诗韵.《迎神曲》主要描写迎神的箫吹鼓乐的欢腾和期待幽情的焦灼不安.《送神曲》写神女来无言、去无语以及将去未去时云欲卷、雨消散的情景,颇有《洛神赋》风韵.结句境界优美,余味无穷.

    类似问题5:谈谈对但丁《神曲》的认识和理解在《神曲》中在科学理性的指导下 ,人类可以摆脱苦难与迷惘:人类要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必须依靠爱和信仰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科目]

    神曲是世界文化珍贵遗产,科学、文明,反对宗教主义.人类思想解放的一盏明灯.兄弟玩粉丝团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