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A指 上证B指 上证180 上证指数 等等都是什

编辑: admin           2017-27-02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

    上证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上证指数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

    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势。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至此,上证指数已发展成为包括综合股价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在内的股价指数系列。

    2、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

    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

    其中,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

    3、修正方法

    当市价总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维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原除数=修正后采样的市价总值/修正后的除数由此得到修正后的连续性,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当股票分红派息时,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据上海股市的实际情况,如遇下列情况之一,须作修正:

    (1) 新股上市;

    (2) 股票摘牌;

    (3) 股本数量变动(送股、配股、减资等等);

    (4) 股票撤权(暂时不计入指数)、复权(重新计入指数)

    (5) 汇率变动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计入指数,即当天不计入指数,而于当日收盘后修正指数,修正方法为:

    当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当日的市价总值+新股的发行股数×当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除权:在股票的除权交易日开盘前修正指数:

    前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前日的市价总值+除权股票的发行股数×(除权报价-前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撤权:在含转配的股票除权基准日,在指数的样本股票中将该股票剔除;

    复权:在撤权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起,再纳入指数的计算范围。

    4、指数的发布

    上证指数目前为实时逐笔计算,即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其中采样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1) 若当日没有成交,则X=前日收盘价

    (2) 若当日有成交,则X=最新成交价

    上证指数每天以各种传播方式向国内、国际广泛发布。

    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

    上证系列指数的计算

    上证指数系列均以“点”为单位。

    基日、基期与基期指数

    基期亦称为除数

    上证180指数是1996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的上证30指数的延续,基点为2002年6月28日上证30指数的收盘指数3299.05点,2002年7月1日正式发布。

    上证50指数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该日50只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红利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0点,自2005年1月4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综合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新上证综指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样本股票的总市值为基期,基点1000点,自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正式发布。

    上证A股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A股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2年2月21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B股指数,以1992年2月21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B股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自1992年8月17日起正式发布。

    分类指数以1993年4月30日为基日,以该日相应行业类别所有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期指数统一定为1358.78点(1993年4月30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值),自1993年6月1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基金指数以2000年5月8日为基日,以该日所有证券投资基金市价总值为基期,基日指数为1000点,自2000年6月9日起正式发布。

    2. 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上证180指数

    上证成份指数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 )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证50指数

    上证5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 基 期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50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证券交易所编制的指数共计四大类计16种

    一、样本指数类 4种

    1.沪深300

    2.上证180

    3.上证50

    4.红利指数

    二、综合指数类 2种

    1.上证指数

    2.新 综 指

    三、分类指数类 7种

    1.A股指数

    2.B股指数

    3.工业指数

    4.商业指数

    5.地产指数

    6.公用指数

    7.综合指数

    四、其他指数类 3种

    1.基金指数

    2.国债指数

    3.企债指数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