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故事-伯牙绝弦的故事-语文学习资料
编辑: admin 2017-27-02
-
4
一梦千年,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伯牙与子期于山之滨相识、相交、相知.伯牙的琴声空旷高远,子期心领曰:意在高山;伯牙的琴声低沉透澈,子期神会曰:意在流水.山嵯峨,水泱泱.皆取志向高远前途无量之意.这对千古的知音,就这样携手步出远古,与高山流水共出绝唱.后子期亡,伯牙跋山涉水,痛倒于坟前~~~~~~,长弹一曲,长叹一声,摔了琴,谢知音,誓不复弹.只道是:知音不在,琴意谁知?从此,琴断,音绝
现在我们常用“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来比喻知己或知音,含有象征深厚友谊的意思.事实上,这个成语是从《列子·汤问》所记载的故事里概括出来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俞,名瑞,字伯牙.他还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俞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仲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仲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 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据记载,伯牙台建于北宋,清代重修,后破败,解放后修复.碑廊门额上有“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法家手笔.今天,历经风雨的伯牙台已成为汉阳的一个重要风景点,殿堂里金碧辉煌,殿堂前是相传为伯牙抚琴的汉白玉筑成的琴台.当你在稍远处驻足默立的时候,在那湖光山色,浓荫繁花当中,你会看到碑廊门额上的那四个字:高山流水.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伯牙绝弦的小故事急!越快越好![语文科目]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 拜访他.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 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类似问题2:伯牙绝弦故事具体讲一下课文伯牙绝弦的故事,点明时间和时间,[语文科目]
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万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成连划船离开了.过了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很少.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寸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己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
类似问题3:伯牙绝弦的故事[语文科目]
春秋时期,有位琴艺高超的宫廷乐师,叫俞伯牙.他名扬四海是,是少有的操琴的高手,但是他还不满意,因为没有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夜,他来到一座山里弹起了琴.当他忘我地弹奏时,发现一个砍柴的农夫在聆听他的琴声.于是他停了下来.农夫见伯牙停了,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打扰了你弹琴!我路过此处,听见了美妙的琴声便来了.你弹得太妙了,让我想到了巍巍的泰山!”俞伯牙很吃惊这个农夫竟然听懂自己的琴声,于是便和他交谈起来,交谈中他得知这农夫叫钟子期并且他非常懂音乐,两人又谈起了音乐,越谈越投机,伯牙最后认定此人就是他的知音了.还约定两年后在此见面.
但两年后,伯牙再次来这儿时,发现钟子期不见了.他四处打听,最后得知子期死了.伯牙感到十分伤心.自己多年寻觅的知音不在世了,世上再无懂他的人了!他悲痛不已,砸坏了自己最最心爱的琴,并发誓不再弹琴.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
类似问题4:伯牙绝弦改成故事[语文科目]
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类似问题5:谁告诉我《伯牙绝弦》的故事?有关的都可以!古文与译文![语文科目]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当时俞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钟子期不过是个乡下樵夫.两人生活环境迥然.却仅仅因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