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翻译几个古文句子!共三句,前两句是杨烈妇传

编辑: admin           2017-24-02         

    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尽了你应尽的职责

    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爨 cuàn

    〈动〉

    (1) 烧火做饭

    爨,炊也.——《广雅》

    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2) 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3) 烧;烧煮 [burn]

    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水经注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古文翻译在线 帮忙翻译几个句子岳麓书院学规最早源于朱熹《书院教条》,到清代乾隆年间,欧阳正焕任书院院长,提出“整、齐、严、肃”四字并撰诗:时常省问父母 朔望恭谒圣贤 气习各[语文科目]

    嗯嗯,可能不太专业,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了:

    时常要问候父母,每天都要恭敬诵读圣人的经书(嗯,或者是指拜谒在书院里供奉的孔孟的泥偶);

    要改正自身的各种陋习和不合礼法的地方,行为举止要合乎规范并且面容端正肃然;

    服饰和吃食应该遵从简朴朴素的原则,书院以外的事情一点点都不要去做;

    行走座位都必须依照年龄大小的顺序,绝对要戒除背后说人坏话和诽谤的行为;

    不好的朋友不应该来往,不要因为闲聊而浪费学习时间;

    每天起码要诵读经义三遍,每天起码要阅读古书几页(这里的古书应该是学院里的教材);

    大略的了解时政和事理,认真地阅读学习古文诗赋(这里想必没必要翻了);

    朗读背诵经义的时候必须要经过誊写,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会课不知道是不是作业,

    晚上即使熬夜学习第二天也一定要早起(或者一定要去除晚起的习惯),感觉对方有错误的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嗯,不知道是指老师的讲课失误还是与人争辩时对方的观点错误,根据那个时代的学风来说,我倾向后者).

    嗯嗯,老实说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训诫诗,基本上没什么特别生僻的字眼,希望能帮到你吧.

    类似问题2:英语翻译1)项籍者,下相人也2)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3)后则为人所知.4)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5)彼可取而代也6)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7)然今卒困于此选自《项羽本纪》[语文科目]

    1)项籍者,下相人也 项籍是下相人(项籍大概是项羽的名字,项羽,姓项名籍字羽) 2)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被秦朝的将领王翦所俘虏 3)后则为人所知.后来被人们知道 4)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这时项王就向汉...

    类似问题3:英语翻译《蝜蝂传》1.苟能行,又持取如故.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3.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语文科目]

    [编辑本段](二一)推敲《诗话总龟》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 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 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编辑本段](二二)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阅读训练】

    1. 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 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 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编辑本段](二三)诫子书《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阅读训练】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

    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论述的?

    答:

    3.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

    [编辑本段](二四)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

    4.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编辑本段](二五)郭茂倩《木兰诗》

    (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 2.D 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四)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 五)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六)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详的样子 2.C 3.C 4.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七)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八)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4.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

    (九)1.①向②怎么;开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点燃蜡烛2.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一0)1.离开 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一一)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见译文 3.D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一二)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 天才出自勤奋

    (一三)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一四)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一五)1.①提出疑难 ②也许,或许 ③增加知识 ④判断,解决 2.C. 3.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4.好学尤当勤问

    (一六)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一七)1.C. 2.涂通“途”;邪通“耶”. 3.①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忙,只要肯抓紧学习,就必定学有甩获.

    (一八)1.①蚤同早 ②亡同无 2.①哀痛到了极点 ②更 ③谁 ④过失,错误 3.(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4.不迁怒,不贰过.

    (一九)1.①能够 ②得到 ③白白地 ④只是 2.①狐儿容易悲哀,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②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二0)1.①背 ②背弃,辜负 ③见同“现”④拜见 2.C 3.①苦于没有时间 ②见译文 4.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二一)1.B 2.①想到②锻炼,此指反复思考 ③惊讶 ④详细 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二)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二三)1.①用恬静来修身养性. 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二四)1.(1)拿(2)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7.蝜蝂传

    柳宗元

    选自《柳河东集》

    《蝜蝂传》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蝜蝂(fùbǎn)〕,一种擅长背负东西的小虫.

    〔困剧〕疲乏已极.困,疲乏.剧,很,非常.

    〔因〕因而.

    〔辄持取〕辄,总是.

    〔苟〕如果.

    〔又持取如故〕故,原来的样子.

    〔卒〕终于.

    〔踬仆(zhìpū)〕跌倒.

    〔去〕除去,拿掉.

    〔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

    〔好(hào)〕喜爱.

    〔上高〕爬高.

    (以)通“已”,已经.

    《蝜蝂传》(2)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嗜,贪,喜好.

    〔货〕钱财.

    〔厚〕动词,增加.

    〔室〕家.

    〔怠(dài)〕通“殆”,危险.

    〔黜(chù)弃〕罢免不用.

    〔迁徙〕这里指贬斥放逐.

    〔病〕辱.

    〔不艾(y ì)〕不停止.艾,停止.

    〔前之死亡〕前人因贪财而死的.

    〔形〕形体.

    〔魁然〕高大的样子.

    〔名人〕名字叫做“人”.

    类似问题4:英语翻译1.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百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2.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语文科目]

    1.秋风未起时,绿草彼此争盛,丰美繁茂;树木葱茏青翠,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一旦秋风吹过,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

    2.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

    类似问题5:英语翻译写出对以下几句话的感悟(30字左右,解释解释意思再加上一两句理解行)跪求,若满意必有重谢!1.孔子之教伯鱼也,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淑性情,固筋骸,立身之大端[语文科目]

    1.孔子教导伯鱼时说:“不学习《诗经》,就无法说话;不学习《礼记》,就无法立身.”修养性情,强健筋骨,那么立身处世的大事就具备了.

    2.黄鲁直说:“士大夫如果三天不读书,一义理就不会再心中交汇,对镜自照,就觉得自己面目可憎,面对他人也说话没有意思.”

    3.资质聪明但是不好学,是最大的不聪明.有圣人的资质,等到他好学市,一定能理解文意.如果就在自己家中闭门造车,既不学习,也不求教,便已经是一般人之下了.

    4.唯有书不问富贵,贫贱,老少之分,读一卷书,就有一卷书的收获,读一日书,就有一日的好处.

    5.心包括了世间万理,万里具藏于一心,如果不能存乎心中,就不能穷尽其中的道理;不能穷尽其中的道理,就不能全存乎心中.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