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成为读书写字必习的什么-兰亭集序朗读-语文学习
编辑: admin 2017-23-02
-
4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2.体字(字形)严紧端庄,(笔画)遒劲峻拔,独具风神,表现出(杨柳)的气质.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阅读《兰亭集序》7.对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及其所之既倦 所以游目骋怀① ②感慨系之矣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B[语文科目]
第一个“之”是动词,达到,第二个是名词;第一个“以”和”所”连用,意思是“是用来”,第二个“以”是“因为”的意思;所以选A
类似问题2:兰亭集序的阅读感悟[语文科目]
到了兰亭集序,当它再次被读起时,我亦有感于斯文.
记得这兰亭集序在初中就学过,当时还能背下,不过当时年纪小没有什么感觉.当它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已走过了八年的路.
现在的我爱旅游,看风景,去散心,原因正是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从小到现在,我的理想不断的变化,亦如情随事迁.每当我有感于世事,立下鸿志,无不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当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我看兰亭集序,所情所感于此相同,这也是读书的乐趣所在吧.每当读到这样的文章,或感同身受,或焕然大悟,就如同一阵清风吹过,听见树叶掉落,听见花开的声音.你飘入深蓝的天空,把爱恨情仇都忘却,唯有超脱.
能和王羲之神交一次,我也不枉这几天的光阴虚度.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有些道理是亘古不变的.
类似问题3:兰亭序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什么
天下第一行书
类似问题4:阅读《兰亭集序》回答问题:区别括号中的词语在句子中不同的意义和用法(虽)趣舍万殊 (虽)世殊事异及其所(之)既倦 足以极视听(之)娱填空:“不知老之将至”语出________________[语文科目]
虽:1.连词 虽然;2.连词 即使
之:1 动词 往,到达.2 结构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 出处:《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意思: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死生亦大矣 语出《庄子·德充符第五》意思:死和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类似问题5:兰亭集序读书笔记,[语文科目]
首先你要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关于生死的看法!
你可以这么写!
第一段,先叙述本文大意,交代王羲之在何时何地作的此文,评价一下作者语言的优美性!
第二段,叙述作者关于生死的看法!记住这一段很重要!老师主要就看这一段,作者的看法:虽然对于生死说的如此痛切,虽有悲观的消极情绪,但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作者不为玄学家的论调所敝,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毕竟他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是难以苛求的!
第三段,最后评价一下作者的思想,先抑后扬!说出你自己的看法!这点也很重要啊,这叫画龙点睛!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