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斧正之类的~或者说是内容什么什么偏颇,还请

编辑: admin           2017-23-02         

    如果是同学、水平相当人之间交流,那就使用“雅正”、“指正”--含有共同欣赏的意思,对方会运用恰当的语句将对你作品的不同看法指出来.  晚辈呈给长辈,学生呈老师,初学呈专家,作者呈编辑,使用“教正”、“赐教”...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说斧正对吗?[语文科目]

    斧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斧正」一词,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

    【故事来源】

    《庄子·徐无鬼》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垩指白色粘土,斤指斧头,斫即砍.)

    【典故介绍】

    楚国的国都郢都有一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称为“郢人”.郢人有个好友,是位匠人,不知是姓石还是名石,人们都叫他“匠石”.

    郢人和匠石,两人有一套绝技:郢人在鼻尖上用白粉涂上苍蝇翅膀似的薄薄一层,匠石能用斧子把这层白粉轻轻削去.匠石在表演这套绝技时,态度从容,抡起大斧,顺着郢人的鼻尖削下,只听得斧子在空中呼的一声,白粉就完全被削掉.而郢人的鼻子却丝毫不受损伤.郢人也脸不变色,若无其事.

    宋国的宋元君得知此事,感到很惊奇,想亲眼看看.他托人找到匠石,恭敬地请了来.不料匠石说:“对不起,现在没法表演了,因为我的好朋友郢人已经去世,我失去了表演绝技的唯一伙伴了!”

    后来人们根据《庄子》的这个故事,引申出「斧正」一词,意思是请别人像故事中的石匠抡起斧头削白泥那样,来帮助自己削删文章.

    引申出后人在请人修改作品时,往往说请“斧正”,或“郢正”、“郢削”、“斧削”等.这是对修改者表示尊敬的客气语,赞其水平高,修改起来,象匠石给郢人用大斧削去白粉一样,干净利索,恰到好处.(人们在引用“斧正”等典故时,往往不知还有无自诩为郢人之意.大家应该再以后的使用中注意.)

    【说明】

    古代的「正」、「政」二字又可通用,所以「斧正」也叫做「斧政」、「郢政」、「削正」.

    应该是正确的

    类似问题2:斧正是什么意思?[语文科目]

      斧正这个词 千万不能乱用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斧正”者要“运斤成风”

      第二:被“斧正”者的“立不失容”

      在“斧正”过程指的是双方应该是“技术水平”很高的人物中进行的,这就不难理解应该是“高手”间的切磋.如果今天我们使用在自己初学便要求较专业一点的人来“斧正”,一是根本不许要“斧正”的“斧正”,二是自己没有求教于人的虚心,人家如何指点于你?

      文人中讲究的就是虚心,然而自己将位置摆的很高,对方是无法合作的,只好“原物奉还”.  那么这些谦辞如何运用呢?这个要看双方的地位.  现就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作一说明:  如果是同学、水平相当人之间交流,那就使用“雅正”、“指正”--含有共同欣赏的意思,对方会运用恰当的语句将对你作品的不同看法指出来.  晚辈呈给长辈,学生呈老师,初学呈专家,作者呈编辑,使用“教正”、“赐教”较为恰当,因为含有虚心请教的意思.这样容易使对方接纳你……   “斧正”一词,确切地说应该是学术专家双方之间的词,但是还没有一位真正理解其含意的人使用过,一般是第三方使用.  中国的词汇很丰富,往往自己出于谦虚的本意,而因谦辞运用欠妥会适得其反,提醒你使用时应该考虑对方是否“接纳”这个词,才能达到你预期效果的.  所以说谦辞的运用是应该慎重的

    类似问题3:那位好心的大哥大姐能斧正斧正我写的这片文章!我们的“远方”!一个梦想,一种探求,一股灵魂里涌动的向往,那里就是远方.远方,我们似乎可望不可及?小时侯,我们的心灵就萌发了一个稚幼的[语文科目]

      我们的“远方”!

      一个梦想,一种探求,一股灵魂里涌动的向往,那里就是远方.远方,我们似乎可望不可及?小时侯,我们的心灵就萌发了一个稚幼的梦想;模糊时,我们需要勇敢地去探究清楚;清醒了,我们的梦想在为远方而忙碌.远方,闪耀着神奇的光芒,令人心动,令人神往.

      远方有什么?是鲜花锦簇还是荆棘丛生,是流觞曲水还是幽壑险滩,是文明开放还是荒夷野蛮?人们带着种种的疑问望着远方的世界.正是这探询的目光,才使远方充满巨大的诱惑,人们也才不断想象着它的美好,将它作为自己灵魂的寄托,久而久之,人们再也禁不住好奇,抑制不住骨子里不安分的天性,按捺不住灵魂里涌动的向往,迈出了走向远方的第一步,勇敢地踏上了征途.

      他出生微寒,从未上过学.成年之后在与朋友的交谈中得知,英国的西方是世界的尽头.他听后不信,不信英国的西方是尽头.他渴望探索英国的西边,他向往远方.几经周折、历经沉浮他率领船队踏上求知的征程,踏向远方.船上多少个日夜他都在问自己:英国的西方真的有路?苦闷的航行,船员的抗议,甚至他自己都动摇了.但心底最原始的声音却将他拉了出来----向往远方!终于在一个破晓之夜,船员一声高呼:“陆地!”将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哥伦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谁还记得当时的王爵?但是却仍记得哥伦布和他不朽的航行.

      曾经听人说,原始社会的猿先是用四肢爬行的,但是为看得更高更远,所以就站了起来.这个说法的真实性的确有待考究,但是它带给我们的信息,我却无法否认.古人日:人往高处走.人类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是为了看得更远.传说有嫦娥奔月,人类就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冲出太空,甚至登上月球.为了看得更多,知道得更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对远方的向往.所以人类向未知领域探索,发展,因此,远方带领了人类的脚步.

      我向往的远方,是坎坷的长途.贾平凹曾说过“人生得也罢,失也罢;悲也罢,喜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若把远方比为那一泓清泉,坎坷的长途就是那皎皎的月辉.都说经过风雨后见到的彩虹是最绚丽的.远方亦如此,如果远方没有一径坎坷的长途,它又怎能带着你到达更远的远方呢?只有在这一径坎坷的长途上跌倒,再站立,才能磨砺你坚忍的毅志,带你走向更远的远方.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我是如此的向往远方.

      远方的路是不可以预见的,但可以想象;你可以想象它的曲折或平坦,但实际是怎样,你必须亲自走过才知道!那么,你就必须珍惜现在,从现在做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朋友们!我们的“远方”并非可望不可即,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远方”变得越来越近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踏上通往“远方”的路途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类似问题4:雅正和斧正的区别[历史科目]

    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意思是请别人像故事中的石匠抡起斧头削白泥那样,来帮助自己削删文章.

    雅正

    (1) [standard;correct]∶规范的

    (2) [upright;righteous]∶典雅方正

    (3) [be kind enough to give your esteemed opinion]∶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套语)

    雅正:南宋词学中的"雅正"说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就其根源看,"雅正"说的理论基础正是南渡以来具有浓厚理学色彩的"崇正"理论;就其理论特征看,"雅正"说的重心并不在于建立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理论,而在于"正"词坛之不"正",崇尚"正统"的意味甚浓;就其学术倾向性看,"雅正"说颇同理学领域中的"道统"传承,不仅有着"定于一尊"的"正统化"词学痕迹,而且有着类似理学"道统"的清晰的传承统系.

    请人指教说“赐教”;请人指正说“雅正”;

    赠送作品说“斧正”;对方来信说“惠书”;

    类似问题5:请教“斧正”一词的含义以及来历?[语文科目]

    人们在请人修改文章时,常常使用"斧正"一词来表示自谦.

    这个词来源于《庄子.徐无鬼》,讲的是春秋战国的事情,惠子是庄子的好朋友,但不幸早亡,庄子对此感到非常伤心.,有一天,他对人讲了一个故事.楚国都有个人在刷墙时,不小心在鼻尖上溅了点白粉,他想找个人帮他去掉,有个工匠让他站稳,随手拿起斧头在他的鼻尖上砍了一下,只见一股疾风拂面而过,白粉不见了,而鼻子却一点没有伤着.有个国君听到这件事,叫那个工匠给他表演,可是那位工匠却叹息说:"我有这种技能,但是和我配合的人却已经死了."庄子借此来表示他惠子的关系.

    后人从中提炼出"斧正"一词.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