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路线,玄奘与鉴真为了完成自己.
编辑: admin 2017-12-03
-
4
体力,精神,自然,政治上的困难.玄奘和鉴真都是坚持自己的信念的人,无论外部条件如何恶劣,可最终他们都坚持自己的内心去探寻异国,可以说恒心毅力和不断的坚韧力就是我们应该学到的.而他们遭遇的困难,有自然的,像玄奘要穿越沙漠,中途干渴,差点致死.鉴真也在东渡的海上遭遇狂风大浪.当然也有社会和人文的压力,像玄奘路遇战争和强盗劫掠,鉴真多次被滞留,当然还有自我的因素,鉴真双眼都失明了还要东渡,精神可贵.
提示:
dddddddddddddd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根据你的了解,你认为他们两人在西行和东渡途中,分别会碰到哪些自然界的艰难险阻?
我觉得他们都是绝顶伟大的人,但玄奘西行是出于寻找正法,因为那时候流传到中国的佛经遭篡改或损坏非常严重,为了寻找真经,使东土人民能学到真正的佛法,他才穿沙漠过高山草地一个人历经坎坷来到古印度.鉴真和尚在当时的中国也是一名高僧,那个时候的唐朝简直就是日本人梦中的天堂,历尽千辛万苦来中国的日本人非常多,那时,鉴真收的有日本徒弟,他们为了使日本人民也能学到佛法,于是就苦苦哀求鉴真东渡日本,为了弘扬佛法,使更多的人能沐浴在佛的光辉下得到渡化,鉴真就答应和他们偷渡日本,因为当时的鉴真非常有名,当时的政府根本就不放他们走,他们只能偷渡,辗转了好几次都没走成,其中有一次在海上漂泊良久,九死一生,终于爬上岸,一问,竟然还是在中国,只不过到了海南岛.这些是我在《十大高僧》这本书上看的,鉴真到日本后,对日本的文化发展做出了绝顶伟大的贡献,他不止是传扬佛法,据说日本的文字都是鉴真根据中国的草书创造的,他在日本受到爱戴与尊敬,直到今天,他待过的寺庙都还存在着.
玄奘和鉴真的事迹让我感到极度的震惊,尤其是玄奘,在沙漠里马都死了他竟然活着走了出去,想起来都感动的想流泪.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他们心中的佛,不信佛的人,哪里会理解什么所谓的意义呢?
类似问题2: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有什么共同今晚就要 急
传播佛教 ,促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
类似问题3: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贡献、精神?[历史科目]
玄奘(公元602年一664年)少年时就出家做了和尚,认真研究佛学,精通佛教经典.他发现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于是就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取经求学.玄奘于唐贞观元年(627),出发西行.他穿过大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整整走了一年,终于到达天竺.
玄奘在天竺留学15年,游历了70多个国家.他的壮举感动了许多天竺人,有的国王还派人为他抄录经典,他也把当地失传的佛经介绍给他们.他还学会了天竺的语言,参加那儿研究佛学的盛会,发表演讲.玄奘的博学,受到天竺人民的尊敬.
42岁时,玄奘带着65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回国后,玄奘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工作,前后翻译佛经74部,约1300多卷.作为一名高僧,一位大翻译家,中印人民的友好使者,玄奘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高僧鉴真: 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
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
玄奘西行是因为他发现各种佛学流派中所存在的对佛典精神的不同理解后,遂产生了前往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求取真经”、以探求佛学本来面目的想法.
影响:玄奘西行走通了张骞当年没有走通的路,带回了前人不曾带回的印度佛典,扩大了中国和丝绸之路的影响,延伸了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功能方面所覆盖的范围.创立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翻译佛经,传播学说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
鉴真东渡的是弘化佛法,传律授戒
玄奘西行是因为他发现各种佛学流派中所存在的对佛典精神的不同理解后,遂产生了前往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求取真经”、以探求佛学本来面目的想法.
影响:玄奘西行走通了张骞当年没有走通的路,带回了前人不曾带回的印度佛典,扩大了中国和丝绸之路的影响,延伸了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功能方面所覆盖的范围.创立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翻译佛经,传播学说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
精神上都是体现了,艰苦奋斗,矢志不逾
二者都促进了与外国的文化交流
类似问题4: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但不要太多
玄奘西行是为了将佛教传入中国
鉴真东渡是为了把佛教以及唐朝的文化传入日本.
类似问题5: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国,都是历经磨难、九死一生.
不同点:鉴真是东渡日本、玄奘是西行天竺;鉴真是结伴东渡、玄奘是独行西行(独行侠吧);鉴真没有归国、玄奘归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