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内容简介-中国

编辑: admin           2017-09-03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的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公开斥责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他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背景求雨果写这封信时有关雨果和圆明园的历史背景越详细越好

    下面的是故事背景,雨果他和圆明园没有关系……不过他是个热爱和平,

    尊重人类文明的一个了不起的作家,他为此事出头可以看成一个毫无悬念的事情

    …………………………分割线………………………………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䜣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类似问题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主要内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侵略与被侵略,掠夺与被掠夺,破坏与被破坏,其性质本来是判然分明的.但是,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是难能可贵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类似问题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的主要内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侵略与被侵略,掠夺与被掠夺,破坏与被破坏,其性质本来是判然分明的.但是,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是难能可贵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类似问题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写作背景[历史科目]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的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公开斥责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他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类似问题5: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科目]

    主要内容:“这封书信包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掳夺者的巨大同情.

  •   4
  • 相关文章

    成语主人公 问鼎中原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老马识途每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
    关于little black dress 英文作文
    从中国秦朝开始,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历朝.
    从九一八事变至抗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了.
    ...七擒孟获(打一字)5、刘邦大笑,刘备大哭(打一
    ;话匣子;、“连珠炮”、“千里镜”、“赛珍会”都是.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呢?-汉代儒学-历史学习
    史记对帝的描述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德合五帝坐星者-德
    ...特急1: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以宋子文为代表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