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老师,我现在高三了,物理成绩却提不上去,想想高一
编辑: admin 2017-03-03
-
4
我与你相反,我高一时物理很差40分左右,总是拉班上平均分.
后来高二,班上换了物理老师,他为人直爽,课下把同学当兄弟,课上把自己当权威,
他给我们的学习方法简单实效.
此后,我的物理成绩一直坐火箭.
过来人经验:物理成绩正比于进办公室的次数,
正比于被老师骂的次数,(我们班很多女同学都被骂哭过,但是还是哭着去问老师问题)
正比于研究透每一道题的次数
方法:
1)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物理现象背后各种物理知识的联系,看到本质物理原理.
2)按知识模块总结:
比如自己拿一张纸画 力学、运动学、能量动量、机械波、电磁场、热学光学、原子学的知识框 架,框架包含定义、公式、常见题型模型等等,这叫把书读薄,要经常画.
以后根据框架深层次了解各种物理原理,这叫把书读厚.
3)每天坚持研究透两道(可酌情加)历年的物理高考大题,坚持做两道物理高考选择题,检验自己知识体系及框架.
这也是我们每天的物理作业,老师不会上课讲评,学习小组自己讨论,
自己对照答案打分,以明晰答题规范,
且要有“答案不是自己看懂就完了,要阅卷老师看清楚,看明白”的意识,
遇到困难老师在办公室等着,此后针对这块知识做研究.
4)后来逐渐定时做题,提高效率.我们从高三上期开始训练,临近高考,我们都发现,几乎近几年全国各省的物理高考题都被我们做完了,我们早已建全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了良好的解题规范,甚至很多同学的答案几乎就是标准答案(包括我),后来高三诸多考试我们班的物理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而我从来没下过100分,成都三诊我的物理还考了满分.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B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物理科目]
我们一个个的分析选项吧:
A答案:根据位移公式x=vt+(1/2)at平方 因为题目告诉我们初速度为零
所以 x=(1/2)at平方 匀加速运动 a是不变的 所以它们的位移比
即为时间的平方比.所以A选项的正确比为1:4:9
B答案:根据速度公式v=v+at 因为初速度为0 所以 v=at 则它们的速度比即为
时间比 所以B选项的正确比为1:2:3
C答案: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所以只要算得第一秒内,第二秒内,第三秒内
的位移就可以了 A选项中已经得出了 1秒内,2秒内,3秒内的位移之比
为1:4:9 所以第一秒内的位移为1 第二秒内的位移为4-1=3 第三秒
的位移为9-4=5 时间都是1秒 所以平均速度比为1:3:5 C选项是
正确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区分“几秒内” 和“第几秒”的概念)
D答案:根据 通过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s=at平方 因为a相同 t=1
所以 △s是不变的 是相等的 所以D正确
所以这题的正确选项为C,D
希望我的回答对楼主有帮助
祝楼主学习进步 天天开心!
类似问题2:第一题: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2 ,则A物体3秒末的速度为15米每二次方秒B物体3秒末的速度是30米每二次方秒C物体3秒内下落的高度是90mD物体3秒内下落的高度是30m第二题:下列关于[物理科目]
第一题:
1、一个自由落体的物体,任何时间点t1有当前速度v1=gt1,当前位移s1=(gt1^2)/2,将t1=3秒代入,可得速度v1=30m/s 位移s1=45m
2、
A、可能的,位移是指运动初始点和当前位置的矢量长度(具有方向性的距离),例如,上抛的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就属于速度增大而位移减小,因为初始点始终是抛出点,而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是在加速接近抛出点的.
B、可能的,加速度的“加”字不可拘泥于其字面意思,因为它是向量,因此若与当前速度方向相同,那么它的确是在“加”,若与当前速度方向相反,那么它实际上是在“减”;若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那么就始终不“加”不“减”,只变速度的方向.例如,上抛的物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就是加速度不变,而速度减小的过程.
C、可能的,在一个物体的当前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被持续减速到0还继续受到同样加速度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或者自由落体的起点就是如此.
D、绝对不可能,只要加速度与当前速度方向相同,那么就一定是“加”,而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关系.
第三题:
倾斜角变小,说明坡度越来越平缓,物体所受重力向坡面方向的分力越来越小(正是这个力使得物体有下滑的可能,若不下滑说明它与静摩擦力平衡,此力越大越有下滑趋势)而垂直于坡面方向的分力越来越大(斜面给物体压力=此分力+外界施与的F.等号的两边是平衡力的关系).
所以1、静摩擦力也越来越小,方向始终与重力沿斜坡向下的分力相反,所以应该是向上的2、压力越来越大.下滑的趋势越来越小
所以D是对的.既然一开始已经是不滑动了,那么下滑趋势更小说明更加不会滑动.
类似问题3:两道道高一物理,物理老师不给我讲明白,来求助了.1、如图所示,物体m放在升降机中的斜面上,当升降机竖直向上作匀加速运动时,则()A、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增大B、物体m所受的合理增加C、[物理科目]
2、B是静止的,所以,B受力平衡,水平方向竖直方向都受力平衡.
A对b的作用力的合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0.
牛顿第三定律,B对A的作用力的合力,水平方向的分力为0.
那么A也是静止,水平方向受到B的力为0,受到墙的力也为零.因此受到墙的摩擦力也是0.
所以你老师讲的是错的.
支持你的这种严谨思维,好好学物理吧,我看好你哦~.
1、题目本来出的不严谨,没有初始条件,怎么比较,增大减小都是相对谁的呢?
这个题目应该是加上m前后都是相对斜面静止的限定条件.
如果这样条件的话,你老师的分析正确.
这种不严谨的题目按说不应该出现的.
如果m本来是加速度沿斜面向下的话加速度为a1,你的分析是对的.
类似问题4:我要高三了,物理学不好不好学,力学就很别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也很别扭[物理科目]
呵呵,同学,你没有学习到物理的思路
现在高三了,想弄个明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我的方法是一知半解学物理,所有的物理题可能你看不懂,但是能把它做对.
注意新生要学能力,高三要学方法-------
祝你成功,有问题可找我
类似问题5:如图所示,A、B两轮间距为L=3.25m,套有传送带,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α=30°角,传送带始终以2m/s的速率运动.将一物体轻放在A轮处的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35,g取10m/[物理科目]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0°+μmgcos30°=ma1
初始加速度a1=g(sin30°+μcos30°)=8m/s2
第一段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1=
v
22a=0.25m 时间t1=va=0.25s同理第二段加速度a2=g(sin30°-μcos30°)=2m/s2
第二段位移s2=L-s1=3m s2=vt2+12
a
2t22 t2=1s故t=t1+t2=1.25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0°+μmgcos30°=ma
初始加速度a=g(sin30°+μcos30°)=12.5m/s2
第一段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1=
v
22a=0.16m 时间t1=va=0.16s当物体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的瞬间,由于mgsin30°<μmgcos30° 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
则第二段位移s2=L-s1=3.09m t2=
s
2v=1.545s故t=t1+t2=1.705s
答:(1)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1.25s.
(2)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32,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1.7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