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用高中《哲学生活》进.
编辑: admin 2017-01-03
-
4
这不属于哲学的范围,而是心理学的范围.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有哪些体现哲学道理的小故事[政治科目]
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组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
7不入虎穴,耶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8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0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12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的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一起质变
16近朱者赤,近朱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画蛇添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决不能主观的.任意地歪曲它.
19掩耳盗铃:认为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是荒谬的.
20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21凿壁偷光;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2舍本求末;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23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情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5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2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情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户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27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理.
28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情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
29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情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30田忌赛马:事情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32胸有成竹:认识了事情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3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事情开始比较弱小,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能战胜旧事情.
34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5: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情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6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
3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局部联系有时能够影响整体理想的成败.
3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情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39东施效颦:只单纯的仿效形式,不研究学习实质的结论.
4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
4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认识对象的理解和反映会有差别.
42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43人山问樵,人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4防微杜渐:事情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45好事多磨: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47年年岁岁花开落,岁岁年年人不同: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4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民的正确价值观.
4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5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事情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5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事情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2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对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两分法.
5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5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
55邯郸学步: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可不顾个性,一味仿效,生搬硬套.
5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坚持两分法,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的认识事情.
5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无因之果;事情只要在不断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58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经常两点论,全面的看问题.
59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6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类似问题2: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试点先行,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面盖.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政治科目]
如果全都实行医保了,而10%的地区没有取得良好效果,影响了整个医改进程.这个叫整体与局部.
你说的,有10%的试点慢慢推广,这10%就是特殊,特殊性可以了才能推广普及.千万不要把这个“特殊”理解成一般意义的特殊,他其实是个体的意思.特殊和一般,就是个体和全体之间的关系.
类似问题3:什么是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类生理反应,但亦有人认为这是医学实验设计所产生的错觉.这个现象是否真的存在,科学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解.[1]
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 (Henry K. Beecher)提出[2],亦理解为“非特定效应” (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试者期望效应.
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反安慰剂效应 (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解“我将伤害”)可以使用检测安慰剂效应相同的方法检测出来.例如一组服用无效药物的对照群组(control group),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这个现象相信是由于接受药物的人士对于药物的效力抱有负面的态度,因而抵销了安慰剂效应,出现了反安慰剂效应.这个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类似问题4:超限效应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最好用高中《哲学生活》的内容回答,[政治科目]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不是什么哲学道理.
类似问题5:守株待兔体现的哲学道理给我两三百字就够了.忽忽[语文科目]
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总体概括的)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