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是什么意思-太初

编辑: admin           2017-01-03         

    世界开始时就有大道,大道与世界里的神一样存在,所以道也称为神.道可以理解为宇宙最高准则最深层次哲理,神为主宰者创造者,这里把他们合二为一了.

    都是所谓唯心至上的东西.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英语翻译要深刻的,尤其对于“道”这个字.[语文科目]

      道就是神.

      太人与希腊神学家和哲学家对“道”这个名词有不同的解释.在希伯来经典中,万物藉著“道”受造(参诗33:6),道是藉先知向人所传递的信息(参何1:2),也是神的律法和他神圣的标准(参诗119:11).在希腊哲学中,“道”是推理的原则,或是仍在意念中的思想.约翰所说的耶稣(1:14)是神的真实写照,万物是靠著他而立的,他也是宇宙的创造者.对于犹太读者,“道就是神”是亵渎的话;对于希腊读者,“道成肉身”是难以置信的概念;但对于约翰来说,这个对道的新理解就是福音——耶稣基督的好消息.

      我们再逐一看:

      【约一1】「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原文字义〕「太初」起初,开端;「道」话,言语(用于表达思想、观念、智能);「同在」陪伴,向着,在...面前,面对面.

      〔文意批注〕「太初有道,」『太初』与『起初』(创一1)原文同字,但两处的意义却不同;『起初』是指神创造的开始,亦即时间的起头;『太初』是指在未有时间以前,在已过无始的永远里就已经存在——自有永有.

      『有』字乃过去未完成时式,表示连续、不受时间限制的存在;换言之,『道』之存在将会持续下去,并没有停止其存在的一天.

      『道』(logos)指『话』或『言语』,但与平常应时的『话』(rhema)有别,这里的『道』指『常时存在的话』.言为心声;言语乃是一个人心思意念的表达.这里的『道』即解释、说明、彰显并代表神的属性.

      耶稣基督是在创世以前就已经存在的『道』;他乃是神的解释、说明和彰显,是他将神表明出来(参18节).

      「道与神同在,」这句话至少有下列四个意思:(1)表明『道』与『神』一样,是有位格的;(2)表明『道』与『神』处于同等的地位,并不分孰优孰劣;(3)表明『道』与『神』彼此同时存在,并无孰先孰后之别;(4)表明『道』与『神』彼此面对面,彼此之间心意相交相通,向着对方并无秘密.

      耶稣基督与父神同时存在,是与神同等的(腓二6),并且深知熟悉神的心意.

      「道就是神,」本句表明道与神二者原为一;并非道是道,神是神,彼此分开.这里暗示神的身位乃是复数却又是一.

      『是』字在原文为过去式,表示这个『是神』并不是后来才逐渐变成的.

      注意,本节的『神』字原文无冠词,表示所强调的是这名词的属性;『道』自己并不构成神整个的本体,而是在本质上与神完全相同.『道』乃是三一神的一部分.

      耶稣基督与父神原为一(参十30),他就是神.

      〔话中之光〕(一)我们若要明白一件事物,必须追溯到最起初的情形.

      (二)话语是一个人的显露与表明.一个人若保持缄默,他就显得神秘.基督作为神的话,乃是将奥秘的神表明、彰显出来了.

      (三)从前神是神,人是人,彼此无关;但如今基督来了,乃是神的话来了;当话一临到,神也就临到人.

      【约一2】「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背景批注〕在第一世纪末叶,盛行一种异端,他们认为:耶稣基督原来是一个平常的人,并不是神,乃是在某一个时点才成为神.

      〔文意批注〕「这道,」或『这一位』,是暗示并强调前面第一节的整个『道』的界定.

      本节不仅是第一节的重复,并且也是一个确认:指出耶稣基督在已过无始的永远里,就已经是神,并不是突然由人变成神的.

      〔话中之光〕基督的神性乃是永恒的,绝对的.从亘古到永远,他就与神同在,他也是神.难怪在《约翰福音》里没有提到耶稣的家谱,因为他是『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来七3).

      【约一3】「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原文字义〕「万物」万有,诸世界;「造」变成;「被造」开始存在.

      〔文意批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按原文意指『万物是透过他而成为存在』;含示是他『使无变为有』(罗四17).

      「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意指他所创造的被造之物,本来都是美好的,每一样都是正面且肯定的.今天许多污秽、丑恶的情形,乃是堕落之后受罪恶败坏的结果.

      本节表明耶稣基督不但不是被造物,反而是神创造万物的凭借(参西一16~17;来一2);离开了他,便没有万物.

      〔话中之光〕(一)受造之物是藉话而有的,离了他没有一样会有;也就是说,离了他没有一样事物能够存在.

      (二)在神的创造里面,并没有劳力,只有神的话.神说要有甚么,就有甚么(参创一章).在新造的里面,并不需要劳力工作;当神的话——基督——临到人的身上,旧造就变成了新造,原来所没有的变为有了.

      (三)我们所信的,是那『称无为有』的神(罗四17原文);我们只要在信心里领受神的话,虽然本来一无所有,贫穷、软弱,就要变得样样都有,富足、刚强了.

      (四)在提到『生命』(参4节)之前,先在这里提到创造;这说明了创造是为着生命,因为生命必须先有容器,然后才能接受生命.神创造天是为着地,地是为着人,而里面有灵的人(参亚十二1)是为着装神的生命.

      (五)库尔曼(Cullmann)说:神第一步向人启示的,就是他的创造.

      愿上帝祝福你

    类似问题2:《圣经》上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道与神是什么关系?二者是相同还从"道与神同在"来看道与神是不同的有区别的,但从后面"道就是神"来看二者又似乎是相同的一样的.这[语文科目]

    犹太人与希腊神学家和哲学家对“道”这个名词有不同的解释.在希伯来经典中,万物藉著“道”受造(参诗33:6),道是藉先知向人所传递的信息(参何1:2),也是神的律法和他神圣的标准(参诗119:11).在希腊哲学中,“道”是推理的原则,或是仍在意念中的思想.约翰所说的耶稣(1:14)是神的真实写照,万物是靠著他而立的,他也是宇宙的创造者.对于犹太读者,“道就是神”是亵渎的话;对于希腊读者,“道成肉身”是难以置信的概念;但对于约翰来说,这个对道的新理解就是福音——耶稣基督的好消息.我们再逐一看:【约一1】「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原文字义〕「太初」起初,开端;「道」话,言语(用于表达思想、观念、智能);「同在」陪伴,向着,在...面前,面对面.〔文意批注〕「太初有道,」『太初』与『起初』(创一1)原文同字,但两处的意义却不同;『起初』是指神创造的开始,亦即时间的起头;『太初』是指在未有时间以前,在已过无始的永远里就已经存在——自有永有.『有』字乃过去未完成时式,表示连续、不受时间限制的存在;换言之,『道』之存在将会持续下去,并没有停止其存在的一天.『道』(logos)指『话』或『言语』,但与平常应时的『话』(rhema)有别,这里的『道』指『常时存在的话』.言为心声;言语乃是一个人心思意念的表达.这里的『道』即解释、说明、彰显并代表神的属性.耶稣基督是在创世以前就已经存在的『道』;他乃是神的解释、说明和彰显,是他将神表明出来(参18节).「道与神同在,」这句话至少有下列四个意思:(1)表明『道』与『神』一样,是有位格的;(2)表明『道』与『神』处于同等的地位,并不分孰优孰劣;(3)表明『道』与『神』彼此同时存在,并无孰先孰后之别;(4)表明『道』与『神』彼此面对面,彼此之间心意相交相通,向着对方并无秘密.耶稣基督与父神同时存在,是与神同等的(腓二6),并且深知熟悉神的心意.「道就是神,」本句表明道与神二者原为一;并非道是道,神是神,彼此分开.这里暗示神的身位乃是复数却又是一.『是』字在原文为过去式,表示这个『是神』并不是后来才逐渐变成的.注意,本节的『神』字原文无冠词,表示所强调的是这名词的属性;『道』自己并不构成神整个的本体,而是在本质上与神完全相同.『道』乃是三一神的一部分.耶稣基督与父神原为一(参十30),他就是神.〔话中之光〕(一)我们若要明白一件事物,必须追溯到最起初的情形.(二)话语是一个人的显露与表明.一个人若保持缄默,他就显得神秘.基督作为神的话,乃是将奥秘的神表明、彰显出来了.(三)从前神是神,人是人,彼此无关;但如今基督来了,乃是神的话来了;当话一临到,神也就临到人.【约一2】「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背景批注〕在第一世纪末叶,盛行一种异端,他们认为:耶稣基督原来是一个平常的人,并不是神,乃是在某一个时点才成为神.〔文意批注〕「这道,」或『这一位』,是暗示并强调前面第一节的整个『道』的界定.本节不仅是第一节的重复,并且也是一个确认:指出耶稣基督在已过无始的永远里,就已经是神,并不是突然由人变成神的.〔话中之光〕基督的神性乃是永恒的,绝对的.从亘古到永远,他就与神同在,他也是神.难怪在《约翰福音》里没有提到耶稣的家谱,因为他是『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来七3).【约一3】「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原文字义〕「万物」万有,诸世界;「造」变成;「被造」开始存在.〔文意批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按原文意指『万物是透过他而成为存在』;含示是他『使无变为有』(罗四17).「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意指他所创造的被造之物,本来都是美好的,每一样都是正面且肯定的.今天许多污秽、丑恶的情形,乃是堕落之后受罪恶败坏的结果.本节表明耶稣基督不但不是被造物,反而是神创造万物的凭借(参西一16~17;来一2);离开了他,便没有万物.〔话中之光〕(一)受造之物是藉话而有的,离了他没有一样会有;也就是说,离了他没有一样事物能够存在.(二)在神的创造里面,并没有劳力,只有神的话.神说要有甚么,就有甚么(参创一章).在新造的里面,并不需要劳力工作;当神的话——基督——临到人的身上,旧造就变成了新造,原来所没有的变为有了.(三)我们所信的,是那『称无为有』的神(罗四17原文);我们只要在信心里领受神的话,虽然本来一无所有,贫穷、软弱,就要变得样样都有,富足、刚强了.(四)在提到『生命』(参4节)之前,先在这里提到创造;这说明了创造是为着生命,因为生命必须先有容器,然后才能接受生命.神创造天是为着地,地是为着人,而里面有灵的人(参亚十二1)是为着装神的生命.(五)库尔曼(Cullmann)说:神第一步向人启示的,就是他的创造.愿上帝祝福你

    类似问题3:神的道是什么

    神的道是永不改变的,都在圣经上.耶稣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同时,约翰福音1章1节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类似问题4: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的含义?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历史科目]

    神为创世源头,道为宇宙自然衍生出来的规律,如来为觉悟者.

    万物皆出规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绵绵不绝.基督教中,先有神,后有人,神创造世界,即一切道法从神开始,神即道.道教中,道为有无之始,乃宇宙自然衍生出来的规律,规律法则不能改变,顺其自然,道法自然.佛教中,感叹世界如恒河沙尘,无所如来,无所如去,参透规律,觉悟者,如来.

    生命过往匆匆,得与失,名与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凯撒大帝棺木外的双手,向世人明确生命的价值.一切都是规律,到头来,一场空.

    作者一句话概括三教.

    神即规律,顺其自然,觉悟者.

    神即道,是因为神是创世者是源头,道乃有无之始,所以把神和道合一

    但基督教的神即道,是说神是造物主,创造了世界,所以一切道法从神开始,神即是道本身.

    道法自然,是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老子也说道在神之先,不知其名而谓之.老子深信大道宇宙在神存在之前就已存在,人在这里其实指万民,地则指诸侯,天指天子和神.而道是在这些之先,凭宇宙自然衍生出来的规律

    如来,是出自佛家经典,感叹世界如恒河沙尘,无所如来,无所如去

    后来被中土佛学信徒形容大觉者.

    类似问题5:太初有言,言与神同在,言就是神以及太初有爱欲是什么意思啊?[语文科目]

    您是学神学的?还是哲学的?还是只是单纯的做做研究或是个人爱好?我正好有个朋友入会了,我讨教了一下,结合网上的资料,我觉得如下:\x0d1、太初有言(道),(道)言与神同在,意谓神言,亦即那创世的言语.可是经过人类文化若干世纪的演进,“言语”染上了其它含义,既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太初有言"所说的"言"据说是希腊语的"logos".\x0d而且这种西方的着想,无论是根据希腊式的传统也好,还是根据犹太式的传统也好,都是由"logos中心主义"为基调构筑起来的.也就是说,将永远不变的超越性的实在=logos,定位于生生流转的现象世界的背后,将它作为万物的根源.例如,最初存在着语言(logos)=神这种固定的、超越的实体,将它作为创造主,产生出一切.——这就是西方的思考方式、着想方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x0dlogos——希腊语的语义中,含有"言语""意义""理性"几种意思.也可以推衍为存在于万物变化之中的、一定的调和、统一的"理性的法则"之意. 2、太初有爱欲,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性发端于身体的神圣性以及该身体所内蕴的神人对话机制;表现为中国古代“感生崇拜”的宗教将“神人交感”还原为彻底身体性的“男女交感”, 实现了远古原始神话向古代文明宗教的转变;而且还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基于对作为感生过程的“时”的神圣性的发现,为每一个人指示出了步入人生的内在超越的现实可行的途径.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的发现,可以为诸多的人类及中国的文化现象提供有力的解释.\x0d其联系:都是宗教种中重要的思想体现.其区别:前者是西方宗教的思想,后者是东方的宗教思想.与西方传统宗教具有外在超越性不同,普世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宗教则具有内在超越性.但这种超越的内在性并非之于心灵的内在,而是之于身体的内在. 因为我对这块没什么深入研究,所以只能浅显的最下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望采纳,O(∩_∩)O谢谢! 追问: 哈哈,非常感谢你的帮助.我在看刘小枫《沉重的肉身》,里面说到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萨宾那与特丽莎的矛盾代表着“太初有言”与“太初有爱欲”的矛盾.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logos可以推衍为存在于万物变化之中的、一定的调和、统一的"理性的法则"之意. 《沉重的肉身》里面说男性是言语织体的统治者,那么logos是否只由男性制定或者说通知呢? 冷记忆 的感言: 你对我帮助很大.我在这方面的常识的欠缺,所以很多论述我不是很理解.祝天天快乐.

  •   4
  • 相关文章

    ...宇宙万物来自太阳系 太阳系 有无数 有生之年我
    “月舞云袖,-月舞云袖-政治学习资料
    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 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
    Overload-overload-政治学习资料
    临汾光明中学初48班政治题.如何结交新朋友?-临汾光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及社区服务报告麻烦给一份中..
    成语玩命猜小船在水中 有树枝-成语玩命猜四个天-政治
    做人笃定是什么意思?-笃定什么意思-政治学习资料
    scratchpad memory是什么意思-scr
    什么是大乙烯和小乙烯-乙烯-政治学习资料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